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碧蓝的大海,丰收的河鲀鱼蹦出了鱼篓,硕大的螃蟹举螯横冲……寒冬时节,走进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立即被街道旁墙面上一幅幅精美的3D画面吸引,“以前这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渔村,这些年,我们利用闲置民房,建设了以渔业文化、河鲀元素为主题的小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庄日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该场党支部副书记田庆军十分骄傲。
十里海养殖场是国有专业化海水养殖场。近年来,该场坚持“文化赋村”发展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做强海水养殖,发展休闲旅游,改善人居环境,将“渔乡风貌、渔业风光、渔家风情”融为一体,小渔乡“化茧成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该场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3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美丽乡村精品村”“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村镇”“河北省百大旅游人气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立足海水养殖这一主导产业,该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养殖模式,改进养殖技术,形成立体化、生态化、工厂化、绿色化养殖格局,推动了产值增长、效益增加、农户增收。成功选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对虾规格大等特点的“黄海1号”中国对虾新品种,与梭子蟹、河鲀鱼等的立体化混养模式,提高了虾池水体利用率,降低了养殖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互利、产量叠加、效益翻倍。实施绿色循环健康养殖工程,建设尾水处理设施,建立沉淀池、曝气池、生态池三级处理系统,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依托牧海公司等企业,建设工厂化车间,利用人工控温技术,进行各品种育苗、越冬、暂养,实现反季节养殖和错季上市,提高了销售价格,提升了科技水平。实施“渔光互补”项目,引进湖北太阳红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华能光伏项目的虾池,安装太阳能板,进行海水养殖,实现了“清洁能源+绿色养殖”相得益彰。
依托河鲀养殖这一特色产业,该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新建了游客中心、河鲀文化广场、沿海风情体验园等配套工程,打造了“十里渔家”河鲀鱼主题餐厅、乡村动物园、乡村渔乐园、渔乡风情民宿、非遗面塑体验馆等旅游设施,发展海鲜美食、特色民宿、休闲观光、垂钓露营等旅游项目,凸显了浓郁的渔文化气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连续举办四届河鲀节,通过项目签约、美食品鉴、论坛研讨等活动,提升了十里海休闲旅游的知名度。目前,全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产值6000万元,拉动人均收入增长1.2万元,成为全省休闲渔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深入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了街道整洁、村庄美观、景点靓丽,如诗如画、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硬化水泥路面,新修柏油马路,铺设面包砖,实施道路拓宽、修复、平整,进一步提升了路面质量和交通环境。在街道两侧、村庄入口、房前屋后栽植国槐、海棠、金叶榆、女贞球、锦带等各类树木,呈现出苗木丰富多样、花草错落有致、田园特色鲜明的绿化格局。结合建筑外立面,设计流线型灯光,使灯光与建筑交相辉映,把河豚小镇装点得美轮美奂。同时,利用原有水塔进行改造,通过灯光投影,不时变换图案,与周边环境交织,呈现出流光溢彩的夜景图。专业保洁队伍开展常态化保洁清扫,垃圾日产日清,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雨污分流,公共厕所实现粪污封闭化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