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张景生)“今年的稻草真是‘抢疯了’!”近日,曹妃甸区十农场和新村水稻种植大户李全好高兴得合不拢嘴,“早在春天插秧的时候,经纪人就以每亩100元的价格预订了我家的稻草,并承诺秋后随涨不落,最后卖到了130元一亩,今年我家300亩稻田仅稻草就收入近4万元。”
十农场位于曹妃甸区西部,有水稻种植面积3.4万亩,是传统的水稻产区。以前,曹妃甸区有几家造纸厂,稻农的稻草并不发愁销路。后来造纸厂全部关停,稻草成了无人问津的“废物”。因稻草占用耕地,不仅降低了稻农收入,还给来年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一定要下力气给稻草找到销路,为稻农解开愁疙瘩。”近年来,十农场党委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稻草销售经纪人队伍,这些年富力强又有经商头脑的经纪人分别奔赴丰南、遵化等有蔬菜大棚的乡镇,积极推销苫盖大棚的稻草帘。部分经纪人还前往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将稻草销售给牧民,用作牛马等的牧草。今年9月,郑仲猛等经纪人赶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考察腾格里沙漠使用稻草治沙造林情况,并签订了大笔订单。
如今,十农场8个村队都成立了稻草收购、打包、运输等专业队伍。寒冬时节,广袤的稻田里,打捆机、运草车等各种机械依然来回穿梭忙个不停。两个大型草业公司的草场内,一辆辆汽车将稻草装好,运往腾格里沙漠治沙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