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王晓义、樊兆平)“乡音,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旋律。它承载着儿时的记忆,见证了成长的足迹,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祝福!”近日,古冶区范各庄镇王喜庄村村民董占宝自费编写的村史《乡音》出版,发布会现场面对众多文友和各界人士,他深情表达了编写村史的初衷,希望以此激励后人。
年近六旬的董占宝这些年目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看到乡亲们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让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充满对故乡的眷恋,萌生了编写村史、激励后人的想法。
“王喜庄迄今已有1300年历史,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董占宝的想法得到所在村委会及乡亲们的大力支持。怀着感恩家乡父老、感恩前辈先贤的信念,自2023年11月以来,董占宝不顾年事已高,开始频繁穿梭于村庄的大街小巷、村头巷尾搜集材料,老照片、老信件等资料,对他来说是无价之宝。图书馆、史志办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不辞辛苦,废寝忘食,终于编纂完成记录王喜庄村历史变迁的村史《乡音》。
《乡音》共300多页,包含《王喜庄村的历史沿革》《王喜庄村名人实录》《王喜庄村的传统节日与新节日》《王喜庄的惠美乡村 时代画卷》等8篇文稿,重点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王喜庄村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变迁及发展历程。其中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战斗的英雄人物;有为新中国建设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带领父老乡亲勤劳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届党支部书记;也有在新时代艰苦创业、致富不忘乡亲的乡贤及众多企业家们……“这是一部乡村生活百科全书,记录了村民的生活变迁,也收录了婚丧嫁娶等乡土风情。”董占宝表示。
“《乡音》不仅是一部村史,更是一部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史、波澜壮阔的社会发展史。它描述的是王喜庄村庄发展及王喜庄村民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历程,也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村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