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曹妃甸区十农场

“党建+网格”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张景生、李媛媛)近日,曹妃甸区十农场大集上,一个特殊“摊位”引起了乡亲们的注意:这个摊位不卖日用品也不卖水果,十几位“摆摊”人统一佩戴宣传标识,冒着严寒向赶集的群众免费发放燃气使用手册和关于禁止使用劣质散煤的宣传单。“这些都是农场机关网格志愿服务队成员,每逢集日,他们都来‘摆摊’,向大伙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类民生知识。”住在集市附近的孙大爷介绍。

近年来,十农场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党建+网格”治理模式,要求全场近百名网格员全身心投入基层村队和单位,推动各项制度、机制落实落地,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实际工作中,十农场党委针对村队事多、事小、事杂的特点,积极推行“综合网格”服务,将党建与综治、民政、信访、应急等各类网格整合,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同时,在7个所属村队全面推行“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治理模式,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通过“党建+网格”形式,为党员设岗定责。

“赶集‘摆摊’只是网格员为群众办实事的方式之一。”李伟是农场综治办一名网格员,也是集市“摆摊”成员之一,他介绍,网格员志愿服务队经常深入村队和群众家中,了解大家所思所盼,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去年春耕时节,队员到和新村春耕一线走访时了解到该村水稻种植户正因用电不畅发愁,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农场党委。经与电力部门沟通,为该村架设农电线路5500米,彻底解决了种植户用电难……像这样的例子,仅2024年就有130多件。”

“我们通过网格搭建了村民自治管理平台,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大力推广‘小院议事’,通过‘板凳会’‘炕头会’‘地头会’等小而精模式,开展说事议事活动,推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延伸,让农场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展开。”农场党委书记王志武介绍,在网格化工作中,广大网格员和基层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积极创建“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等活动,使全场乡风更纯、村容更美,乡亲们深恶痛绝的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已基本绝迹。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