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强化对接服务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④

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教授 王郁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唐山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储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须要抓住用好机遇,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加快自身全面发展。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对接服务,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既是政策的引导,更是唐山迈向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着力加强产业协作,筑牢经济发展根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强化产业协作是唐山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的关键切入点。京冀曹妃甸和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平台,作为唐山与京津产业对接的前沿阵地,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政策红利,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京津项目在此落地,“京津开发、唐山转化”的模式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据相关数据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实施京津亿元以上产业合作项目近300个,完成投资1900余亿元;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172个,完成投资500余亿元。未来,唐山将继续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关键点,吸引更多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落户唐山。在持续增加落地产业项目数量的同时,将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充分利用央企子公司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前沿技术研发能力,为唐山本地传统支柱产业注入新力量、新元素,助力唐山传统重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同时,将借助央企强大的资源整合力,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多元产业生态,夯实唐山经济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持续深化共建共享,赋能城市软实力。持续深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共建共享,是提升唐山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京津地区集中了大量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与之积极对接,将为唐山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继续加强“京津唐基础教育联合体”的建设,让唐山学子家门口就能同步接轨京津的前沿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继续鼓励职业院校与京津职业院校和名企开展战略合作,为两地输送优秀技能型人才;继续推进驻唐高校与京津优质高校和京津优质企业建立联系,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高端人才,推动产教融合,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在唐山落地转化,为加快区域产业转型服务。在医疗领域,唐山已经与北京市卫健委及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开展了深度合作,为广大唐山病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质医疗体验。今后,唐山将持续深化同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合作建院、合作建科、人才引进培育等形式,全面提升唐山市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远程会诊转诊等机制,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一流的医疗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加速医养康养产业的发展,瞄准京津地区庞大的养老需求,吸引京津地区的养老项目在唐山落地生根。这不仅为京津地区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养老环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本地的就业和消费,实现双方共赢。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开拓全新发展机遇。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是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唐山开拓全新发展机遇的一扇大门。雄安,作为承载着前沿科技探索与未来城市样板打造的国家级新区,汇聚了大量高端科研人才和创新理念,在技术创新、港口物流等众多领域有强劲的需求。唐山可凭借自身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技术应用经验和完善的科研设施,携手雄安实现优势互补。唐山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规模化的码头设施以及高效的运营体系,为雄安新区快速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同时,唐山要利用在产业加工制造方面的实力,承接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后的配套加工制造任务,主动融入雄安新区产业链的后端,推动自身产业的迭代升级。以服务雄安新区为发展契机,常态化对接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科技成果转化和配套加工制造基地,是唐山深度融入雄安发展的关键落子,这将为唐山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征途上已经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展望未来,唐山在与京津对接、服务雄安的过程中,将继续坚持主动作为、协同联动的原则,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全面而深入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布局,为区域协同发展贡献更多“唐山力量”,铸就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