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强化民生保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⑧

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尚春平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我们要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这是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些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民生,承载着百姓的幸福期望,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唐山市民生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奋斗永远在路上。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好的全民受教育程度、更加完善的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系列更高要求实现起来任重道远,需要更加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一是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通过实施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在经济波动中站稳脚跟,维持岗位规模,为就业市场的平稳运行筑牢内部根基。二是积极拓展京津劳务市场。凭借京津地区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多元就业机会,强化区域劳务协作,为唐山市劳动力开辟广阔就业天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拓宽市民增收渠道。三是常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一方面,深入企业调研岗位需求与技能要求,为高校、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精准导航;另一方面,将劳动力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输送适配人才,有效化解企业用工难题,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四是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清理整治欠薪,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随着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维护其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与社会保障权益成为必然要求。要千方百计让劳动者安心工作,收获劳动价值与尊严。

强化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抓好今年民生工程实施,精准办好民生实事。二是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工作。在教育方面,持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医疗方面,为市民构建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在养老托幼方面,服务持续优化升级,推动养老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方向迈进;推动公办幼儿园托班全覆盖,有效解决家长育儿的后顾之忧。三是深化“爱心爸妈”志愿服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

强化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扩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使更多劳动者在面临失业或工伤风险时能够及时获得救助保障,降低生活的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增强社会的稳定性与凝聚力。二是稳定推行长护险制度。要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流程,加强服务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三是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强化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加快建设美丽唐山。一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工业企业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整治等工作,推进电力、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创A,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提升“退后十”成果。二是加强矿山、湿地、海岸生态修复治理,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好尾矿库。通过科学规划与有效措施,恢复受损生态,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服务功能。三是做好“双碳”工作,加快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要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体系、绿色能源体系、绿色城镇体系、绿色交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