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乡村路通畅 产业路兴旺

—丰南区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周璇 李新宇

冬日午后,阳光正好,丰南区运河景观道上好不热闹,有三三两两结伴散步、跑步健身的人们,还有骑行的车队,大家漫游其中,悠然自得。

近年来,丰南区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乡村路、旅游路更加通畅,产业路也更加兴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打造“智慧交邮,惠农兴企”省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丰驿一号”农村公路服务区荣获“2023年度全省十大最美服务区”称号;“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平台被评为2024年市级信息化应用场景优秀典型案例。

路网建设筑通途

行动有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丰南区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奠基工程,高标准编制“二环六联八纵”农村路网建设规划,建成后全域所有乡镇30分钟内可到达城区、10分钟内可驶入高速公路,真正形成向内直连直达、向外互联互通的交通格局。

同时,该区将项目建设与产业布局、乡村振兴统筹融合,“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约17.84亿元,相继完成24条区内主要干道维修,完成陡河堤防治理、西南环线养护中修、小集镇健康街道路工程等省、市民生工程20余项,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同步实施环线绿化、美化工程,形成独具特色的道路景观节点,建成立体互联、环境优美的基础设施体系。

高效养护保畅通

有路必养、养必优良,三级路长保畅通。丰南区推行“12355”管养模式,即1个智慧平台指挥中心统筹管理,县乡2级公路专业化养护机构全面覆盖,区乡村3级路长管理机构压实监管职责,5个“一”农村公路管理体系(一支管养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笔管养经费、一个运行机制、一套工作台账)和5步工作法(发现、上报、处置、督导、反馈),有效提升问题处置效率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实施高水平道路养护措施,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和村组联动、家庭承包分段、农民工以工代赈养护并存的长效养护机制。目前,建有县级管养中心1个、区域管养工区3个、乡镇管养所15个、村管养站444个。

该区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养护工程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实行专项债券、社会捐助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管养资金。

智慧管理赋新能

数字赋能促升级,科技融合稳对接。丰南区投资300万元搭建农村公路综合指挥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为一体的实时监控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智慧路长”APP可实时定位查看在线巡查人员工作状态,掌握前方路况信息,自动识别路面病害,及时进行决策调度和事件处置,实现农村公路资产数字化、工程建设精准化、养护管理智能化。

“农村公路综合指挥中心的运行实现了数字化巡检、智慧化管养,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护成本,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养护薄弱等难题。”丰南区交通运输局县道养护办主任陈振一说。

乡村振兴惠民生

“以前,景观路坑坑洼洼,车都走不了,都是从国道G205绕行去城区,最少需要1个小时。景观路修通以后,现在20分钟就可以到达城区,非常方便。”东田庄乡崔庄户村党支部书记董会合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便利的交通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带火了村里的养殖业、种植业。”董会合说,“我们村的良种牛、鲜桃销往全国各地,村民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村,因路而富;发展,因路而提速。凭借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南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赵新庄村的久保桃、孔家庄村的辣椒、三沟村的稻田蟹、丰南东部现代农业园区的西红柿……一批批地域特色农产品,沿着一条条通村公路走出村庄,走向全国各地,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享受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风景。

“晚上9点在这里看完表演坐公交车回去,非常方便。”周末,从唐山市区到河头老街景区游玩的李女士说。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区开通唐津运河景区旅游专线,贯穿胥各庄、南孙庄、唐坊、东田庄4个乡镇,串联河头老街与大药王寺等丰南特色景点,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随着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实施,目前我们开通了城乡公交路线11条,投入45辆新能源公交车。建设的100个候车亭和700个招呼牌覆盖全区15个乡镇,实现路、亭、牌建设一体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丰南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何普说。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