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滦南司各庄镇:春耕备播早 奋战“开门红”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冯连满)“春耕备播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容不得半点马虎。”2月19日一大早,滦南司各庄镇张庄村旺农家庭农场负责人任国良就开始忙着清点自家农资仓库内的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情况。

雨水节气刚过,春节的气氛还未消尽,司各庄镇的粮农们已经抢先抓早谋划今春的农事,展望新一年的“丰景”。

旺农家庭农场现有耕地1300多亩,去年冬初种植了600亩小麦,今春计划再种植500亩花生和200亩红薯。为确保不误农时,任国良年前就开始筹备,早早联系好了供应商,目前所需农资已基本全部到位。“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科技。新技术不仅能节省人力,还能让庄稼长得更好。”为提升农场现代化生产水平,任国良冬闲期间专门走访了周边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如今的他信心满满。

“入冬浇了封冻水,年前又下了一场雪,麦地的水分现在还算适宜,但受春日风力影响,很快就会风干,必须适时浇灌返青水,所以要提前备足滴灌管。”在王店村日昇家庭农场,场主王丽双正在搬运农资商刚刚送来的滴灌管,“从前最挠头的就是浇地,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实施后,农田全部采用滴灌技术,浇地问题也变得轻而易举了。”王丽双滔滔不绝,“滴灌模拟自然降水的过程,水柱细密均匀,不伤土壤和秧苗,每浇一遍水可比原来节约用水25%至40%,省工省钱还高产。”王丽双眼里有无限憧憬。

“趁春播前空闲时间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就是为了防止它们在春播生产中‘掉链子’。”吴庄村千红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雪明正和司机师傅一起检修农机具。他介绍,农机设备检查主要是对机械状态、潜在隐患以及易损零件等进行调试、排查和更换,确保机械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春耕备播早,奋战“开门红”。在司各庄镇,不仅种粮大户们提早行动起来,各农户也竞相进入备耕状态。为保障春耕顺利进行,镇党委、政府除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村户或田间地头,为粮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外,还与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当地农资市场管理,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据司各庄镇镇长付刚介绍,作为农业大镇,该镇现有耕地面积11万亩,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种粮大户194个,其中家庭农场13个。“全镇现有冬小麦种植面积5.5万亩,今春计划种植花生5万亩,春灌、春耕、春播任务艰巨,各项农事安排必须提前做足做实,确保今年粮食丰产丰收。”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