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本报评论员

营商环境像“强磁场”,哪里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提出,以办事便捷为导向,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大会这一部署,其中一个重要抓手便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高效办成一件事” ,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破解政务服务关键掣肘和体制机制障碍,注重用户体验和群众诉求解决,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政府效能提升的鲜明体现,是集成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必将有力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关键在聚焦“事要办成”。要推动政务服务进入流程再造的深水区,深入推进 “打包办”“免证办” 和 “全域通办”,完善重点事项清单,持续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健全 “容缺后补” 审批等创新机制,规范申请材料、审批程序、办理时限,让各类企业都能享受到优质服务。要加快推行涉企审批事项 “共享互认” 模式,建立 “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 的工作机制,让企业、群众在唐山办事感到方便、高效、痛快。

当涉企审批事项实现 “共享互认”,当 “容缺后补” 机制覆盖全流程,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孤岛、重构权责关系,从 “以部门为中心” 向 “以事项为中心” 的转变,当干部争当企业 “贴心人” 成为制度性要求,当 “办就办好” 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就会催生政务服务的新范式,而这正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深层密码。这种治理理念的进化,一定会让“事事都好办、办事不求人”在唐山成为常态,让“挺满意、非常好”成为唐山营商环境的口碑,从而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的硬核实力。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