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 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这里好不好,它们用翅膀 “投票”

437种野生鸟类爱上唐山

本报讯 (记者赵雅静、施疑、刘珲)3月中旬,南半球正值夏末。一群在新西兰北岛湿地上栖息的红腹滨鹬即将启程,沿着被称为“千年鸟道”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开始一年一度的长途迁徙。它们在抵达终点西伯利亚前,将在我市南部沿海湿地停歇。唐山,作为这条“千年鸟道”上的重要栖息地,此时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期待着红腹滨鹬等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野鸟的到来……

近日,随着气温回暖,曹妃甸湿地迎来了数百只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们陆续飞抵,在湿地觅食、筑巢、孵化。东方白鹳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21世纪初,因生态破坏,全球野生种群数量不足3000只。如今,唐山沿海湿地成了它们的理想家园,监测显示,其在曹妃甸区、丰南区的过境数量已达6000余只,且逐年增长。

不仅如此,唐山市中心由工业废弃地改造而来的南湖公园、花海景区,也成了鸟类的天堂。刚刚过去的冬天,就有90种野生鸟类在南湖越冬。据介绍,唐山野生鸟类达437种,种类如此繁多,正是生态环境优良的有力见证。

我市拥有灌丛沼泽、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四种湿地类型,曹妃甸南堡湿地、滦河河口湿地被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每年春秋两季鸟类迁徙时,都会有数百万只候鸟途经我市沿海一带湿地停歇觅食、栖息繁殖。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通过湿地恢复、植被修复、水污染治理等工程,持续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为鸟类营造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监测记录显示,每年云集在唐山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加。

人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乐亭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大清河救助站站长田志伟便是爱鸟护鸟人士的典型代表。2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田志伟救活14只中毒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自此与鸟结缘。2011年,他组建大清河盐场区域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起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十多年来,救助站解救、收养和放飞野鸟百余种,数量上万只,还人工孵化出多种野生鸟类。

在唐山,像田志伟这样的爱鸟护鸟人士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参与鸟类保护行动,为鸟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而鸟儿们也用它们的回归和繁衍,回应着人们的善意,共同谱写着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

(详细报道见今日本报四版“深度”)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