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记者走进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航天学院,探寻这所院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探索与蓬勃发展。
注重实训教学
记者刚进入航空航天学院的C5教学楼的无人机实训室,便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习与实践氛围。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同学们个个全神贯注,他们的手上不停忙碌着,有的在精心组装无人机的零部件,有的则紧盯着电脑屏幕,全身心进行飞行控制程序设计,还有的在进行无人机飞行实训,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自信,操控着无人机在室内空间中灵活穿梭。
曹职院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袁枫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她指着一架植保无人机,向记者介绍道:“这架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可以对稻田实施施肥、农药喷洒作业,让农田作业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农田作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袁枫还自豪地表示,学院和企业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无人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大赛中崭露头角,斩获诸多奖项。
记者看到,校内建有民航值机实训室、民航模拟仓实训室、无人机室内飞行实训室、无人机模拟仿真实训室、航空发动机实训室、飞机维修模拟训练中心等18间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校企融合校内实训室,实训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总投资800余万元。“这些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袁枫说。
航空航天学院还与北京首都机场、福州长乐机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达成校外实习实训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提供了全方位的实训保障。
领航低空飞行
就曹职院航空航天学院开设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航空航天学院院长王明哲副教授对记者说,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无人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低空无人机飞行技术以及无人机的安装、调试、操控、维护技能,并可以通过各种航空设备、地面站系统等培养学生进行航拍、巡查以及其他方面应用技能。“我们与河北青合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上,全面实施1+N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王明哲说。
产教融合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在2024年6月29日至30举行的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人机测绘(高职组)赛项中,曹职院航空航天学院学生杨雨康、闫盛林荣获省级二等奖殊荣。在“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二届无人机应用技能大赛”中曹职院航空航天学院学生与中外选手同台竞技,以精湛的无人机组装、维修、焊接、调试、飞行技术,展示了过硬的综合素质,这学院两支参赛队伍,一支荣获三等奖,一支荣获二等奖。在“2020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无人机应用技能远程研判大赛”中航空航天学院参赛学生荣获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学院在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上的实力和成果。
2024年11月27日,“全国低空经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应邀参会,并当选为全国低空经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之一。
赋能就业本领
在技能证书方面,学生可以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证、1+X无人机驾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无人机检测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这些证书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证明,更是他们未来就业的有力敲门砖。就业领域方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入伍无人机专业部队、消防部队、国家及省市电网公司、测绘院、物流运输企业、测绘企业、通信基站运维企业、无人机生产企业、无人机售后企业、无人机培训机构、农业植保队、影视剧组、摄影工作室等,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学院与全国多所无人机一线公司达成人才输送协议,涉及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航拍、无人机测绘等诸多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学校与河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河北青合科技有限公司就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协议,并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试点,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无人机应用技术类技术技能人才。
采访结束时,袁枫说,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在低空经济赛道稳健前行,是人才培养摇篮与创新阵地。未来,学院将持续奋进,为低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人才,在蓝天书写更绚烂篇章 ,助力更多青春梦想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