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唐建勋 通讯员董泽民)在丰南区大齐各庄镇大长春村,村党支部创办雪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更新种植理念,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向特色产业转型,摸索出 “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这也是丰南区将基层党建与强村富民、生态宜居等方面紧密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
近年来,丰南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强村富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持续擦亮“振兴党建”品牌。在强村富民方面,以“组织链”促“发展链”,探索推行“党支部+三权+联合合作社”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农民土地入股,知名企业参与模式,把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与合作社市场、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以规模化、集约化提升农业收益。以“党建链”促“产业链”,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通过村村、村企、村社等党建共建模式,吸引各方资源向农村倾斜,盘活资源,发展产业。以“服务链”促“产品链”,通过党委搭桥、支部跑办,成功注册了“丰南大米”“丰南西红柿”“丰南胭脂稻”“黑沿子毛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引领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
在生态宜居方面,该区依托河头老街景区开发,探索以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形成都市近郊型乡村美好生活目的地。同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清洁家园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党旗红”守护“生态绿”。
在乡风文明方面,该区创新开展了“七星联创”示范户评选活动(即党员示范星、致富带头星、扶贫济困星、美丽庭院星、睦邻友好星、良好家风星、遵纪守法星),引导村民向身边模范学习,争当良好乡风家风的践行者。同时,坚持党建带群建,涌现出了“花姐爱心团队”等一批特色品牌,让民间的贤达能人成为乡村治理的生力军。
治理有效方面,建立线上线下治理机制。线上,依托与最高法院合作的“丰南区法治服务管理平台”,为基层执法人员、社区工作者、群众、辖区企业全天候提供“精准滴灌”式普法服务,有效提升了机关干部和群众法治素养,覆盖辖区群众超过10万人。各乡镇结合实际,研发了“智慧田庄”“平安黄各庄”等一批治理软件APP,打造“智慧大脑”,推动精准治理。线下,各乡镇创新了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还先后培育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田庄乡崔庄户村等一批乡村治理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