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唐山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及政策支持,坚持“集群式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积极推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以科技驱动、京津协同、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一、我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与保障。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如《强化创新引领 推进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唐山市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引导农业集群企业向创新、绿色、智能方向发展。特别在“领跑者”企业重点培育库建设方面,我市通过实施产业提升、科技赋能、质量品牌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指导农业企业争取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项目资金支持,推动“领跑者”企业发展壮大,进而辐射带动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市注重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重点集群行业协会全覆盖,加强农业集群企业协同、有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2.发展规模与布局。我市立足“山、海、平原”地貌特征、农业资源分布状况、地理区位和产业基础,以京津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环京津生产加工物流基地、京津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四区、三带、两板块”农业产业布局。目前,全市形成了奶业、鲜果、板栗、肉业“四大产业加工集群”,肉牛、甘薯、花卉、食用菌、林产品“五大新型产业”,奶业、瘦肉型猪、果菜、粮油、板栗、水产品“六条龙型经济”。为确保质量再提高,我市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集群建设,2个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7个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列入全省方案,形成区块结合、统筹推进的乡村生产高质量发展格局。
3.产业特色与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食用菌、生鲜奶、生猪、牛羊禽肉、禽蛋、特色狐貉貂、渔业、休闲旅游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建设的蔬菜、水果、食用菌产业优势区已成功创建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此基础上,我市立足县区生产实际,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在遵化市、玉田县、迁西县、滦州市、滦南县、乐亭县、曹妃甸区、丰润区、丰南区、迁安市等较大农业县(市、区)打造十个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极大提升了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能力。集群的快速发展,有力捍卫了唐山特色产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4.创新与科技赋能。在培育壮大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过程中,我市坚持创新赋能,不断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深入,我市与京津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实现精准发力。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到北京油鸡产业集群、生猪产业集群、高端乳品产业集群、生猪养殖示范园区、现代奶业示范园区进行对接技术指导;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研发“春茬包尖白菜”等新品种;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实施“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研发与养殖模式构建”“淡水池塘节水生态小区养殖模式示范”项目……以技术、人才、科研设备等优势助推我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二、精准发力 打造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对策思考
未来,我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仍需以区域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以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以品牌建设扩大市场辐射,以实用人才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构建“产-研-销-服”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1.深化区域协同与产业链整合。依托区位优势,继续吸引京津优质资源,积极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吸引更多农业龙头企业来唐投资。加强区域间、上下游协调联动,推动深加工项目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推动农业设备、技术、仓储等资源共享,降低中小企业成本,同时推广冷链物流、智能农机等基础设施的共享机制,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强化科技支撑与数字化转型。深化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及研发机构的合作,推进新品种研发与技术转化,建立更多创新驿站促进成果落地。同时,持续推动农业智能化应用,加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无人农场、精准施肥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3.扩大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唐农”品牌影响力,扩大与京津商超、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动更多特色产品进入高端市场。遵化老蚧黄瓜通过对接盒马鲜生实现了高价销售,香宇肉类制品线下销售渠道覆盖京津冀并辐射周边各省份,仅北京市开设40家专卖店。这些模式可复制推广至其他品类。
4.持续优化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农业集群企业面向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进一步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育建设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体、县域经济产教聚合体。持续开展“万企进千校”“凤还巢”等活动,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农业人才来唐发展。加大对高素质农民、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全力构建复合型人才梯队。同时,利用社交媒体、行业会议等渠道,宣传人才共享典型案例,引导集群实施人才共用共享。
(本文为河北省委党校系统2024年科研协作青年项目《唐山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XZKT24QN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