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边,海风带着咸湿气息,中冶瑞木新能源公司员工指着一艘正在卸货的货轮介绍:“集团的资源优势,是我们发展的根基。从巴布亚新几内亚运来的优质镍矿,为我们的生产提供充足‘弹药’。”
中冶瑞木新能源,作为世界 500 强企业中国五矿、中冶集团旗下的重要骨干子企业,自2017 年 9 月在曹妃甸成立以来,依托集团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世界级红土镍矿资源,不仅打通从矿产到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全产业链,成为京津冀地区唯一的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还凭借科技创新构建智慧化工厂,以多元产品布局领航行业,成为全球最大氧化钪生产基地。
步入公司生产管理信息采集集中管控指挥中心大厅,巨大联体屏幕映入记者眼帘,实时呈现生产车间和安全管理画面。管理人员紧盯屏幕,轻点鼠标,借助网络数据采集,对生产进行实时智慧控制,科技感十足。
指挥控制中心员工指着屏幕介绍:“我们围绕绿色智造开展全方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时引入绿色设计理念,从源头保障环保性与可持续性。同时,大力应用质量和环保在线监测技术,让生产过程更透明可控。” 在设备管理上,公司运用 DCS 系统和 PLC 控制系统,实现原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全流程的生产和设备监控,做到精益生产与极限制造。此外,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均采用智能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来到生产车间,透过玻璃望去,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几乎不见工人身影,实现少人化智慧生产。公司员工自豪地说:“依靠这套智慧工厂控制系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更稳定。目前,公司氧化钪一期生产线产能达 19.8 吨 / 年。” 据悉,二期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建设,建成后总产能将达 40 吨 / 年,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中冶瑞木新能源业务布局多元,涵盖三元电池材料、电池级硫酸镍、高纯氧化钪、退役三元电池循环再生利用;其三元电池材料产品覆盖从低镍、中镍高电压到高镍、超高镍全系单晶和多晶。
同时,中冶瑞木新能源与国轩高科、比亚迪、曹发展等企业紧密携手,成功打通从矿产到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全产业链,成为集团 “千亿级新材料产业板块” 的主要代表。这一举措,不仅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实现从源头到终端产品的高效转化,更让企业成为京津冀地区唯一的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公司在技术研发上成果斐然。率先实现红土镍矿产业化提钪,成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钪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拥有河北省先进电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钪系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研发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发项目,手握数十项专利,构建起覆盖湿法冶金技术、三元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效研发体系。
谈及未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坚持创新引领,持续优化产品布局。一方面,加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退役电池循环再生利用业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产业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