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高新区,一场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这座传统工业城市的基因。奔流新闻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唐山机器人产业核心区发现,从科技成果展示到共享制造平台,从特种机器人研发到全场景解决方案,唐山已构建起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在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的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钢铁凤凰”正以数字形态展翅高飞。这个汇集50家企业、132件展品的创新展馆,将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场景。展厅内,机械臂精准分拣着陶瓷制品,巡检机器人实时传回设备数据,这些具象化的应用场景,折射出唐山智造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来到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15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基地颠覆了传统生产模式。这里800余台智能设备和千名专业人才构成的中小企业赋能平台,已帮助130余家企业将创意转化为产值过亿的实体产品。共享工厂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共享工厂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从创意萌芽到产品落地,打造众创、共创和广域协同的中小企业生态圈,让“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能够快速走向市场。
为了让更多创意“火苗”汇聚成创新“火炬”,唐山高新区还提出,每年安排2000万元预算资金专项支持共享制造,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可申领最高10万元的“创制券”,用于产品样机试制、首台(套)首批次加工、产品检验检测等生产活动,提高生产灵活性和协同效率。
作为产业金字塔尖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则将特种机器人技术推向极限。在危险环境特种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余人的研发团队正在攻克极端环境下的技术难关。唐山目前已实现消防特种机器人、电弧焊接机器人和轨道交通机车检修机器人三个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以开诚智能为代表的唐山“机器人兵团”,已经成为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一环。
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唐山市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筹建唐山学院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并建成全省首个机器人研发中心、孵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概念验证中心,为唐山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积极引进中关村信息谷、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流平台,引入北理工唐山研究院金相实验室、北交大唐山研究院软件评测实验室等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研、产、销、学、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这片曾经诞生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土地,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崛起,正在为这座传统重工业城市注入新活力。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