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单宇)记者自4月23日下午召开的唐山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双盲”评审改革的工作安排,市行政审批局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突出矛盾、立足本职定位,严格落实“完善制度、运用数据、强化监管、压实责任”的具体要求,通过创新完善制度、推进平台升级、打造见证系统、强化协同监管等方式,充实丰富“双盲”评审相关配套举措,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唐山样板”。
记者了解到,我市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唐山样板”,重在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全角色规范化管理体系;优化升级平台,构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模式;强化协同联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
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全角色规范化管理体系。聚焦健全完善“双盲”配套机制体系,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夯实各方主体责任、严格规范交易行为。一是深入开展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一现场”作用,修订完善涉及全流程交易服务规范、全链条监管、安全应急处置3大类18小项的全市交易平台管理制度和涉及30个服务事项118个廉政风险点的风险防控手册,制发《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制度汇编》,市县两级交易平台统一执行。重新修订完善包含服务规范制度、进场交易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6部分45项的市本级交易平台内控制度,实现业务全覆盖。二是创新服务机构“驾驶员”评价机制。全省首创服务机构“驾驶员12分”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第三方交易平台机构的现场见证管理。每12个月的评价周期内,赋予服务机构12分基础分,对其场内不良行为实施扣分评价,定期公示评价结果,既为招标人择优选择服务提供了参考,也对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现场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强化评标委员会现场管理。从提升“零接触”管理着手,高标准改造升级开评标场地各功能区域,设置专家“双盲”分散评标区、招标(采购)人独立评标区、招标代理工作区、谈判磋商区、隔夜评标区5大功能分区和甲方代表(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2个专用通道,评标专家凭身份证自助核验身份、自动获取独立评标舱位、自行落座评标。场内滚动播放行为标准、廉政提醒、警示教育,规范场内交易人员言行。设置全程全景高清监控,对人员聚集、逗留、交流等偶发情况实时预警,提升物理隔离质效,保证评标公平公正。四是全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自2025年3月1日起,所有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开展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全省更大范围的“盲抽、盲评”,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推动优质专家资源跨省市、跨行业互联共享。
优化升级平台,构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模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河北“双盲”评审改革和工作实际,打造“1+3+9”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提供“源头活水”,有效预防腐败滋生。一是交易业务“一网统进”。坚持平台深度整合“一盘棋”与“应进必进”原则,将原来分散的9个交易业务系统和市县两级14个交易平台归集整合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网,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统一业务入口、统一交易规则,系统间互联互通、信息充分共享,为智慧监管提供坚强支撑。二是数据规范“一网同标”。编制具有唐山特色的数据规范标准,构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底座”,解决以往数据不能全量比对的问题,为信息查询、项目交易、协调监管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撑。三是交易材料“一网提取”。按照“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原则,积极推动与信用、社保、纳税、质量等系统全量数据对接,实现市场主体一次录入、重复使用,为企业制作投标文件一键导入、直接调用提供便捷。四是交易信息“一网通览”。按照“交易态势清晰可见、宏观决策有数可依、公共服务精准有效”的理念,开发建设大数据驾驶舱,精准分析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全貌、研判行业发展,提升交易信息公开透明水平,监管覆盖交易全程。五是交易活动“一网服务”。建设涵盖招标代理、拍卖代理、资产评估、造价咨询等4类服务机构的中介超市,对各类服务机构业务质量评价和公示,为招标人择优选择提供依据。省内率先推出“政采贷”平台,“信用+政采合同+融资”赋能,无需抵押、低息质优,线上申请、即时放贷,累计发放贷款1.84亿元,极大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搭建网上商城,逐步推进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项目全部转向线上交易,节约财政资金、跟踪交易全程,防止暗箱操作、实现阳光交易。六是交易行为“一网监管”。开发建设智慧监管大模型,设置8大模块、34个预警项、72个监督功能点。事前,在投标符合性审查等环节提供投标文件规范性一键检测服务,确保符合“双盲”评审招标文件要求;事中,为市县相关部门分配监管账户,开评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实时预警推送,监管部门收到待办信息后在线研判处置并记录结果,形成风险预警、信息推送、结果反馈的闭环;事后,分析沉淀的全量历史数据,形成项目或市场主体审计报告、月度预警分析报告、行业年度监管报告,为行业监管部门、招标主体提供数据参考。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分析”的全链条治理,让权力运行有痕、有序、有效、有规矩。七是交易过程“一网见证”。探索建设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见证系统,开发过程信息、场地管理、交易活动、监测预警、上链存证、见证结果、智慧指挥舱七大功能模块,通过数据清洗分析,实现交易全过程可查可溯、全环节风险可控、全方位服务提升、全角色行为可见,自动生成交易见证书供市场主体查询,为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将交易系统、智能门禁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等与业务流程深入融合,见证人员无需进入开评标室便可全面掌握交易现场动态,推动见证服务由“一人一标+现场见证”向“一人多标+数字见证”转变,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让见证“跑”在风险前面,保障开评标有序进行。
强化协同联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充分发挥招投标指导协调职能和平台优势,协助各部门理顺行政监督体制、理清责任链条,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合力。一是压实行政监督部门责任。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唐山市进一步深化“双盲”评审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系的若干措施》,成立唐山市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落实,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重大难点问题。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细化明晰各行政监督部门权责,消除监管盲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交易中心设置行政监督部门专属席位,切实强化交易事中监管。二是积极引入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市场主体库,企业自由申报,锁定企业基本信息后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以唐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协会换届为契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密切联系各类市场主体、设计开展从业人员能力评价、披露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等工作,加强会员自律、规范行业发展,作为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管理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