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大美唐山 上一版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标杆

唐山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86215万吨,同比增长2.37%,连续3年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2位。

近年来,唐山在京津冀地区率先规划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了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在行业内率先谋划组建了覆盖完整产业链条的唐山智能轨道交通产业联盟。

开滦集团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焦炉煤气到甲醇、再到甲醛、聚甲醛高分子材料、微米级聚甲醛纤维,使煤炭实现了“从黑变白”。

依托唐山市“三纵三横”干线物流网络,我市规划建设90多座智能重卡换电站,可支撑3.5万辆重卡换电需求,全市的交通格局将迎来崭新变革。同时结合虚拟电场技术与绿电交易,为全市绿色交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市拥有“惠达”“唐陶”“金卫陶”“梦牌”“隆达”“海格雷”6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以及“红玫瑰”等 3 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5个省著名商标。

我市在国内率先布局机器人产业基地,已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达222家,产业规模占全省的57.7%,呈现出规模化发展、全品类布局、多场景应用的良好态势。

唐山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展现了唐山市在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方面的强劲实力。

燕赵钢铁实验室已攻克多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掌握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

作为河北省经济大市,唐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革新、新兴产业培育和开放平台升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勇担“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唐山市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国家“新旧动能并进”的战略深入推进,唐山市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创新高地和产业升级平台。将唐山港打造成为年吞吐量超8亿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推动新技术应用,助力燕赵钢铁实验室曹妃甸研发中心项目落地;实现机器人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延伸煤化工产业链等项目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目前,唐山以“向新而行”的魄力,在传统产业升级中锻造韧性,在新兴产业培育中抢占先机,在开放协同中拓展空间,构建起“传统支撑+新兴引领+未来储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座百年工业重镇,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书写经济大市勇挑大梁、服务全局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本报记者 吕光宇

图/本报记者 徐慧 杜雯拓 吕光宇

张北男 闫军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