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曹妃甸新闻 上一版   
下一篇

曹妃甸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京津医疗圈”

本报记者 景立华 通讯员 张琳 常洪宝

“以前看病得往北京、天津跑,路上折腾不说,挂号、住院都难。现在好了,北京、天津的专家定期来坐诊,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医!”在曹妃甸区唐海镇卫生院,刚刚找天津名医李平教授看完病的王阿姨,满脸笑意地分享着自己的就医体验。这温馨的一幕,正是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在曹妃甸结出硕果的生动写照。

走进曹妃甸区中心医院项目建设现场,只见机械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这座规划占地262.03亩、总投资约44.3亿元、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三级综合医院,是曹妃甸区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我们将全权委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集团化管理体系运营管理,计划设置1500张床位。”曹妃甸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医院南区方案已完成,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北区正在与清华长庚医院方沟通功能布置方案。土护降工程已完成招标,施工单位进场进行清表、场平工作、围挡及临建工作。未来,这里将成为曹妃甸乃至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高地,极大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在曹妃甸区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医生正通过高清视频连线,与北京301医院的专家为患者进行会诊。大屏幕上,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检查结果清晰呈现,两地医生就病情展开深入讨论,制定治疗方案。“2022年7月,我们投资20万元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与北京市301医院专家远程面对面会诊。”区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会诊项目涵盖内外妇儿等24个科室,数百名专家在线提供点对点服务。患者委托医生预约,病历资料上传后1至2天即可完成会诊。“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患者预约专家的困难,减轻了奔波劳顿之苦,平均每例还能为患者节约交通、食宿、检查检验等费用约2000-8000元。截至今年4月份,累计已完成494人次会诊,为患者节省费用近200余万元。”一位刚刚通过远程会诊为母亲确定治疗方案的张先生感慨道:“真是太方便了,不用折腾去北京,就能得到顶级专家的诊疗,省时省力又省钱!”

在曹妃甸区医院门诊大厅,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冲着天津肿瘤医院的专家而来。自2020年12月与天津肿瘤医院达成合作以来,介入科、头颈肿瘤科、乳腺科、妇科肿瘤科、胸外科专家团队便开始到区医院常态化坐诊、手术。“介入科每半月来一次,其他科室按需求安排。”区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截至今年4月份,天津肿瘤医院专家在区医院累计接诊患者1513人次,开展手术72例。同样,在南堡开发区医院,来自京津的专家也忙碌不停。2024年起,天津市肿瘤医院2位专家每月一次到南堡开发区医院坐诊;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医院的专家也定期前来,为患者开展诊疗、手术等服务。北京友谊医院副主任医师柳曦已在南堡开发区医院诊疗患者350余人,开展微波消融手术52人次;北京妇产医院妇产科王金娟主任诊治患者20余人,手术2例……

在唐海镇卫生院的名医工作室,“天津市名中医”李平教授正在为患者把脉问诊,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药方。2024年5月,曹妃甸区引进李平教授以及消化系统肝病方向专家方步武教授、慢病和妇科幼儿方向专家高津,每周安排2次专家到唐海镇卫生院坐诊,并提前一周线上预约。“专家们不仅医术精湛,还特别有耐心。”前来复诊的刘先生说,“我之前的病症经过李教授的治疗,已经好了很多,现在定期来复诊调整药方。”截至目前,专家累计出诊29次,服务患者511人次,其中复诊患者320人次,复诊率达62%。药物治疗患者305人次,针灸治疗患者152人次,还为257人次患者提供了药品代煎服务。此外,李平教授、方步武教授还开展了11次现场带教,并进行了1次《针刺手法》集中培训,曹妃甸各中医医疗机构70余名医务工作者参加,有效提升了基层中医医疗水平。

不仅如此,京津冀检验检查互认工作也在曹妃甸扎实推进。自2022年以来,区医院、南堡开发区医院、临港医院先后通过国家组织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目前,这3家医院的生化、免疫、血细胞分析等60个检验项目,可与京津冀鲁1118家医院(北京340家、天津100家、河北474家、山东204家)开展结果互认。患者拿着有标识的检验报告单,前往这些医院无需再重复检测,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经济负担。

在与京津医疗资源深度合作的同时,曹妃甸区还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2024年10月,曹妃甸区卫生健康局先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及其在河北建立的中医医学中心——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进行工作对接,确定了在学科建设与指导、人才培养与帮扶、加强优势专科建设、继续教育支持、医疗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双方正在审核修订合作协议,这年11月18日,曹妃甸区已选派第一批2名学员到该院进修6个月。

从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到与京津多家医院开展专科合作,从名医工作室落地基层到检验检查互认便民惠民,从远程会诊跨越空间限制到人才培养交流提升水平,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在曹妃甸全面开花。如今,优质医疗资源正源源不断地“流动”到曹妃甸,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京津同一水平的医疗服务。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