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做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赵荣琦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一座纪念唐山抗震精神的标识性建筑,是全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专业展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阵地,是展示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今年是我在唐山抗震纪念馆工作的第30个年头。在这样一个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展馆工作,作为唐山人,我很自豪。从青年到中年,我始终坚守传承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职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学习历练,成为唐山抗震精神的坚定继承者

1996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为唐山题写:“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

就在这一年,我走出校门,有幸成为唐山抗震纪念馆的讲解员。入职初期是高强度的业务培训,必须在短时间内熟悉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背景资料。地震发生时我不满两岁,对抗震救灾那段历史没有印象,从记事起,看到的房子都是简易房,当我学习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而唐山却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建设上,我才猛然意识到我们的童年和外地小朋友的童年不一样,他们的家不是建在废墟上的。当我看到一幅照片,一辆辆水罐车上印着“慰问灾区人民”的大字,我突然就湿了眼眶,22岁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是“灾区人民”的一员,我也是重建新唐山的第二代人,这些照片对我的冲击太大,那一瞬间我内心有了一种悲壮的自豪感,也充满了感恩之情。

我是讲解员,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讲解技巧,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带着这份自豪和感恩,我想我不仅能够为观众讲好那段不平常的岁月,也能够为观众传递出唐山人的朴实情感,让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所铸就的抗震精神。1996年,我顺利完成了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大型接待活动的讲解任务。入职4个月的我,历练成长,承担了如此重要的工作,从那时起,我成为唐山抗震精神的坚定继承者。

二、立足岗位,努力做唐山抗震精神的积极传播者

唐山抗震纪念馆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80年5月22日,国家地震局向国务院呈报《关于保存唐山地震遗迹的请示报告》〔(80)震发办字第143号〕,文中提到“建一个地震资料陈列馆,陈列唐山地震的资料和实物,供科学研究和参观”。1986年,纪念唐山抗震救灾10周年之际,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建成,这是全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专业展馆,基本陈列为《唐山地震资料图片展览》。

1996年,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的改造列入全市纪念活动30件大事之一。唐山市委、市政府对展馆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基本陈列为《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以反映党的光辉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6年,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唐山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并称赞唐山是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目前,馆内基本陈列为《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讲述的是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从开启工业文明,到创造唐山辉煌,从49年前突遭重创,到奋力重生进而再创新辉煌的唐山故事。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实物和多媒体景观,展示英雄的唐山人民与地震灾害抗争的伟大精神。

唐山抗震纪念馆的主要职责是充分发挥宣传窗口作用,在固定展览的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和巡展,宣传防震减灾、地震科普知识,展示唐山最新建设成就。

坚守传承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初心,我立足本职,努力进取,从1996年做讲解员,到2006年开始从事讲解员培训工作;从抗震30周年初次起草布展大纲到之后多次主持了局部改展和全面布展工作,我对唐山抗震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除了展馆这个固定阵地,如何更广泛地传播唐山抗震精神呢?我积极探索不同场景和途径。一是在专业领域内探索提高传播的质量。2018年我在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座谈会上作现场论文交流;2018年在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地震科普学术交流会”上,参加“科普场馆建设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主题交流。二是在社会服务中尝试拓宽传播的范围。2018年我在空军唐山机场场站“传承抗震救灾精神,争当模范场站传人”主题报告会上,为部队官兵作专题报告;2020年,受市委组织部选派在唐山非公党建学院讲授唐山抗震精神,这是河北第一家、全国第三家非公党建学院接收全国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集中培训;2021年为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学百年党史、温唐山历史、知红色校史”主题活动作专题报告。三是在媒体报道上努力提增传播的质效。2019年我以弘扬唐山抗震精神为题接受了人民网“馆长在这里”访谈,得到媒体广泛关注,除了中国文明网和地方文明网的庞大平台,新浪、搜狐、网易、优酷、学习强国等17家媒体平台进行了转载;2024年在由应急管理部和中央新影集团共同制作的纪录电影《极限守护》中接受采访,参与了地震灾种篇(唐山大地震内容)的录制,这是我国第一部自然灾害类纪录电影,汇集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献影像,具有重要历史和社会价值。

多年来,我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工作在宣讲第一线,努力做唐山抗震精神的积极传播者。

三、守正创新,坚持做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唐山抗震纪念馆2010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访客遍布世界各国、全国各地、各社会阶层,建馆至今共接待700多万人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80余位,近百个国家的外宾数万人次,有着深刻广泛的社会影响。一座“老馆”在新时代弘扬唐山抗震精神,我和纪念馆团队守正创新谋发展,开启新实践。

一是系列化设计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先后策划实施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7周年等系列活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其中2021年红色文化进校园“建党百年”主题活动,列入省、市两级“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2021年我馆列入省、市两级党史学习教育路线。

二是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抗震精神展览。2017年举办《百年唐山》摄影展,获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DIPE国际摄影联盟主席大奖;2021年在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上举办《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得到了全国专家代表的肯定;2021年举办《唐山抗震廉政展览》,被评为唐山市直机关党风廉政教育阵地建设优秀案例。

三是深入开展抗震精神宣讲活动。2019年作为全国37个场馆之一参加中宣部“闪光的足迹——我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你”大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2020年与中国地震局现场直播“走进唐山抗震纪念馆”,浏览超过50万次。2022年入选河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多所高校签订协议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活动;与80多所中小学、30多个厂企、2支驻唐部队建立了共建共育机制;每年开展“弘扬唐山抗震精神”进社区宣讲15次。

四是致力于增强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早在1991年我馆就曾举办过“全国地方地震工作图片展览”,1992年承办了全国青少年地震科学夏令营。自1992年唐山市将7月28日确定为防震减灾日,到2009年我国将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再到2011年3月1日《唐山市防震减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20年《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条例颁布,多年来,我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步步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做广做深做细,2018年培养“唐山市防震减灾科普小天使”担任首届全国地震科普大会科普展小小讲解员;《防震减灾科普展》入选河北省“典赞·2023科普中国”展览类科普作品。

五是深入挖掘展示地震文化。我们不断征集地震历史资料、采访地震亲历者,2011年完成了《回眸1976》纪念唐山地震35周年人物专访;2021年采用事件亲历者和影像记录者亲笔签名的独特形式推出临时展览《致敬非凡岁月——唐山抗震救灾签名摄影展》。2018年、2021年利用馆藏资料举办临时展览、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两次获得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2021年深入挖掘展品故事入选中纪委纪律教育图书《纪律从这里来——展品背后的铁纪故事》。

六是全媒体宣传阵容不断提升展馆影响力。在原有官方网站的基础上,近几年我馆开发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官方抖音账号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输出,扩大受众范围,提升公众信息接收质量。同时努力提高媒体宣传效果,2023年全媒体推出“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活动,新媒体点击量170万次,中央、省级媒体报道,入选唐山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协助录制的我国第一部自然灾害类纪录电影《极限守护》2024年12月在全国院线上映;2020年、2024年《中国应急管理报》两次刊发我馆事迹。

七是注重为传承弘扬抗震精神培养人才。我一直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讲解员培训工作,逐步培养出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讲解员队伍,成为弘扬抗震精神的骨干力量。2018年、2022年中宣部两次选调我馆讲解员担任《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国家级大展讲解工作,占河北省选送总人数的29%,得到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表扬。4人被河北省地震局认定为“河北省防震减灾科普传播师”,1人获评共青团省委“河北青年讲师团”优秀讲师。近年来,参加各级讲解比赛成绩优异,共10人获奖25项,其中在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中获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最佳形象奖2人次,我馆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社教活动,每年暑期组织“传承抗震精神,凝聚未成年人力量”小小讲解员培训,结营学员可利用课余时间来馆做义务讲解。2021年我馆荣获共青团省委授予的“河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

作为唐山抗震精神的坚定继承者和积极传播者,我坚守初心,结合岗位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弘扬抗震精神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唐山抗震精神也必将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指引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作者为唐山抗震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