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携手共发展 医心为民生

——农工党​中国医学科学院委员会医疗专家到滦南县技术与管理帮扶小记

本报记者 孙愫

5月17日,雨后的唐山空气清新,碧空如洗。

一大早,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多学科农工党知名专家团队来到滦南县医院,开展专家会诊、病区查房、交流座谈、麻醉专题讲座, 以及开展“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研究——县级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滦南县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来自北京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早上8时不到,在滦南县医院门诊楼的各个诊室外,预约义诊的市民早已等候于此,前来咨询的患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当中,有手术后复诊的,有手拿影像片和检查结果想向专家咨询下步治疗方案的,还有一些辗转多家医院不能确诊病情的……他们很多人曾经想去北京大医院找专家问诊,可是苦于挂不上号或出行不便,一直未能如愿。

“知道今天有北京专家在咱家门口义诊,我第一时间就通过县医院预约平台挂上号了,当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正在候诊的患者王先生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仍激动不已。

8时30分,专家们一下车就直接奔赴医院的各个科室门诊开始义诊。

在滦南县医院妇科诊室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医生姚洪文正在为方女士进行问诊检查。方女士说,自己月经过后,断断续续出血快一个月了,本想到北京大医院看看,没想到遇到了北京专家来县医院义诊,这真是太方便了,省去了舟车劳顿。

55岁的李女士,患有子宫内膜癌,今年年初在滦南县医院做了手术,目前在做化疗治疗。姚洪文仔细翻看了她的病例和相关检查结果后,给出了后续的诊疗方案。“权威专家仔细、耐心地问诊,让我们患者心里踏实了许多。”问诊结束后,李女士衷心地感慨:家门口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北京专家的到来,给我们科室肿瘤的治疗给予了规范化指导,不但让我们在理论上有提升,今后还会有技术上的帮扶,有效带动医疗技术的提升。”滦南县医院妇产科李建茹主任表示。

……

半天的时间,不只是妇产科,还有内科、影像科、急诊科等多个学科门诊室内,进进出出的患者和家属一直未间断。而此时的病房中,来自北京的专家们又在与唐山市工人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的农工党员医生,以及滦南县医院的医护人员讨论病例,进行查房指导;还开展了《协和课堂》——影像诊断专题讲座。

基于三医联动理论构建“技术—管理—政策”协同机制,针对县级医院的临床影像诊断科室存在的问题,专门成立农工党北京市委2025调研课题,郭彦伸、李小萌、邢古生、李二妮4位专家与滦南县医院领导、科室骨干进行深入座谈并提出解决方案,达成共识,逐步推进医学影像中心的建设,实现县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当日,在滦南县医院还举行了农工党北京市委、农工党天津市委、农工党河北省委“京津冀社会服务共建基地”授牌仪式。据悉,此前,按照全市统战系统开展的“携手共建,聚力赋能”行动安排部署,农工党唐山市委会与滦南县医院结成帮扶共建单位,在农工党唐山市委、中共滦南县委统战部和滦南县医院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9月21日,农工党医科院委员会专家团队首次来到滦南县医院开展大型技术与管理帮扶活动。2024年12月8日,农工党中国医学科学院委员会“技术与管理帮扶—唐山行”再次走进滦南。以此次基地建设为契机,京津冀农工党的医疗专家们将定期开展专家会诊、手术、查房和讲课等技术与管理帮扶,有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流动,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京津冀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专家的“下沉”,会使医务人员获得绝佳的学习机会,京津冀农工党专家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传帮带培训工作,解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难题,为当地培养一支留得下、技术精、过得硬的本土人才队伍。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