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健全防震减灾法治体系 筑牢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唐山市防震减灾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郭威

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新修正的《唐山市防震减灾条例》于2025年6月3日公布施行。《条例》的修正完善,是唐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法治保障,对健全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自2015年公布施行以来,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为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机构改革的深化推进,《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河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上位法的相继制定修改,《条例》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抗震设防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与上位法不一致,与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划分不相适应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此次修正,在保持原有制度框架稳定性和唐山防震减灾工作特色的基础上,重点修改了与上位法不一致、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确保防震减灾法治保障体系纵向贯通、横向协调,更加精准契合唐山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需求。

一是理顺了抗震设防监管机制。依据上位法规定,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主体由原来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调整为住建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监管部门共同实施,通过法定程序完成部门职能划转,构建起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协同监管机制,确保抗震设防全链条监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二是优化了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流程。实施抗震设防标准分类管理,对于一般建设工程,全面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不再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手续,精简了行政审批环节;对需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大建设工程,按照“省级评价、属地监管”的新型管理模式,由省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既保证了抗震设防要求科学权威,又实现了审批层级精简优化。

三是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主管部门在进行施工图纸审查和竣工验收时,无需再征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意见,相关技术审查工作并入住建部门统一监管体系,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取消了市级划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范围,统一执行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在保障项目地震安全性的同时,节约了项目建设费用,优化了营商环境。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