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迁西县白庙子镇喜峰寨村的板栗林里,总有一个身影举着手机穿梭其间——她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郭翠玲,同时也是一名拥有60多万粉丝的大“网红”。多年来,她凭借一部手机让这个小山村的土特产走出了大山,日子有了奔头,带领村民在数字时代蹚出了一条增收新路。
从“卡粉困境”到流量密码:口播里的乡村故事
自2019年任喜峰寨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这个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的“80后”女村官,始终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她的工作目标,做了一系列好事实事,深得群众认可,人称“网红”村支书、增收致富的“80后领路人”。
踏过泥泞,眸中仍有星河。2021年,郭翠玲也曾陷入困境:带着村民拍短视频,粉丝量始终卡在两三千。“拍过情景剧,试过风景剪辑,都没什么流量。”回忆过往,她云淡风轻地说。为打破困境她尝试转型口播,自己出镜。直到2023年1月,一条她在村口讲述关于“乡村振兴”的短视频,突然收获1000多万播放量。“原来真实的乡村故事更能打动人心。”她找到了流量密码。
在快手平台,那条名为“为家乡代言”的短视频成为转折点。镜头里,她认真向网友介绍迁西板栗,细说喜峰寨村的山水渊源。“有人说我像‘村口大喇叭’,但评论区全是‘想买迁西板栗’的留言。”这条视频不仅带来20000多固定粉丝,更让她意识到:“网红”身份能成为乡村发展的“扩音器”。
直播带货的“冰火两重天”:400单背后的助农决心
首场直播卖板栗的夜晚,郭翠玲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情。直播1个多小时后,她看着400多条订单有些“发懵”:一边是订单激增的喜悦,一边是快递积压的焦急。为了兑现“24小时发货”的承诺,她和工作人员连夜分拣、打包。相较于身体上的劳累,更让她心累的是直播引来了网上的流言蜚语和对女支书的人身攻击。“也曾迷茫过,当时内心还是不够强大。”回溯过往种种,她说:“不怕负面评论,就怕没人评论。只要是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实事,大家会理解和支持我的。”
2023年,她自发将全县电商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迁西电子商务协会,一起宣传家乡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传播正能量,将家乡优质农产品通过直播推广到全国,更吸引外来游客来迁西考察旅游。
在郭翠玲的坚持不懈下,慢慢地村民们发现,这个爱举着手机的村支书,真能让“土疙瘩”变成“金豆子”。
村庄发展的“多栖角色”:从直播间到民生现场
郭翠玲的身份远不止“网红主播”。喜峰寨村是移民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土地资源匮乏、青壮劳力外流的困境,从2020年开始,她号召村民利用闲散庭院种花卉,自学种植技术后挨家挨户教,又跑遍周边企业谈销路,让每家年均增收3000元至5000元。看到在家带孩子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她发动大家做手工布鞋,与北京大V签订合作,帮她们增收近万元。
在她的努力下,村内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连续两年举办民族团结文艺晚会。村东头的王大娘常说:“翠玲书记来了,村里不光钱包鼓了,日子也热闹了。”
荣誉背后的初心:从网红到乡村振兴故事的“代言人”
“唐山市第一批乡村振兴青年优秀人才”“迁西县第十三届道德模范”“冀青之星标兵”……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郭翠玲助农的初心:帮蜂农5天卖空1800斤积压蜂蜜,帮助板栗小哥销售板栗15吨,带动周边村子销售杏、梨干、土猪肉等特产。她手机里存着的几百个农户电话,比任何奖状都更有分量。
“流量是工具,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才是目的。”如今,她的直播间成了“云端助农课堂”,既卖货也教村民拍视频、做直播。镜头里,她身后的板栗林郁郁葱葱,弹幕里“支持郭书记”的留言不断滚动。这个“80后”女村官用一部手机,不仅让大山里的特产“走出去”,更让“网红”二字有了新定义——不是流量明星,而是把乡村振兴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的“代言人”。
“欢迎家人们回到‘二玲’的直播间!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微风轻拂间,郭翠玲又架起了手机支架。镜头里的板栗林沙沙作响,直播间的弹幕滚动着网友对迁西特产的期待,而她身后的村庄,正借着数字流量的翅膀,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