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唐 山 逐 绿

经济日报记者 赵晶 宋美倩 摄影报道

6月28日,游客在唐山市南湖公园游览。南湖景区原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区,经生态修复转型为环境优美的“城市会客厅”。

6月28日拍摄的唐山市丰南区河头老街景观。曾经的运煤通道,改造提升后不仅带火了唐山的文旅消费,也成为展现城市转型的绿色名片。

7月13日,渔民在唐山沿海网箱作业区投喂鱼苗,修补养殖网。唐山不断提升海水养殖的环保标准,推动水产养殖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赵亮 摄(中经视觉)

编者按:7月25日,《经济日报》第12版以《唐山逐绿》为题,用整版摄影报道的形式报道了唐山市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进行环境整治提升的做法和成果。今天本报转载其中部分图片报道,以飨读者。

河北唐山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着“钢城”“煤都”之称。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作品,可以积极促进唐山绿色发展,提高唐山市建设管理水平。”

近年来,唐山市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接续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篇大文章。

积极探索矿山修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大量废弃矿山由昔日的“秃山”变“绿山”。唐山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以每年15万吨的速度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总量已达1500万吨。

实施全域清水润城工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一体化治理,着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河湖安澜的美好家园。全市共实施滦河、青龙河、还乡河、沙河等80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整治79条河道、817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882处、132万立方米。唐山年新增引水量3.85亿立方米,每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8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达8.45亿元。

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对唐山海湾内的802个排污口进行了整治。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连续5年保持100%,退养还岛、还滩面积达260余万平方米,岛体和沙滩修复面积近400万平方米,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其中,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

通过全方位的环境整治提升,如今唐山这座工业重镇日益彰显出生态魅力。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