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曹教体)暑期期间,曹妃甸教育体育局结合辖区实际,联动家校社推出“五个强化”举措,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让安全常识入脑入心。
强化防溺守护,做到“监管+警示双到位”。区教育体育局针对辖区河渠、滩涂多的特点,家校联手落实“三到位”:家长监护陪同到位,对孩子行踪做到“知去向、知归时、知同伴、知内容”;危险水域排查到位,在河道、坑塘、海边增设“水深危险、禁止靠近”警示牌及救生设备;宣传提醒到位,打造宣传矩阵开展预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场镇,同时教孩子“三步自救法”:遇人溺水不盲目下水,立即找成人救援,抛掷漂浮物借力施救。
强化交通规范,实现“教育+习惯双养成”。区教育体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多渠道、高频次开展交通安全提示提醒,通过案例教学讲清“骑行红线”(不满12岁禁止骑车上路)、“乘车铁律”(不坐超员车、农用三轮车);家长带头践行“一盔一带”,接送孩子时避开工业区货车通行路段,过路口时牵好儿童,培养“停看通过”的过马路习惯。交警部门在学校周边、景区路段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形成震慑。
强化旅游防控,确保“预案+行动双落实”。针对暑期亲子游高峰,明确“三必做”:家长出游前必查目的地天气(尤其沿海区域台风预警)、交通资质(拒绝黑车、无牌游船);游玩时必看孩子,在湿地景区不偏离步道,海边戏水不越安全警戒线;遇突发情况必冷静,牢记景区救援电话,按指示牌疏散。学校发放《暑期出游安全清单》,家长对照落实,让快乐旅程有“安全预案”护航。
强化反诈免疫,推动“识骗+防骗双提升”。大学生是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重点对象,面对准大学生,曹妃甸各高三毕业班开展防电诈宣传教育活动,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通过讲解身边的案例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诱惑,做到警钟长鸣。同时结合学生易受骗的特点,家校共筑“防火墙”:学校讲解“三大高频骗局”——冒充老师收资料费、游戏账号低价售卖、免费领取皮肤诱导转账;家长做好“两不两要”——不告诉孩子支付密码,不随意授权扣款,收到可疑信息要联系学校核实,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
强化居家安防,达成“排查+习惯双巩固”。围绕居家细节抓安全,形成“三个固定”:固定危险物品存放处(药品、刀具放高处加锁),固定电器使用规范(孩子不碰燃气阀、湿手不摸插座),固定应急流程(教会孩子记火警119、家长电话,阳台不堆杂物防坠落)。家长每周和孩子一起做“安全排查”,从检查电源开关到关紧门窗,让安全习惯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