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路北新闻 上一版   
下一篇

文润路北凝气韵 体旅融合惠民生

两张图片为活动现场。 路北 供图

本报讯 (记者刘天玥 通讯员赵鸿靖)今年以来,路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增量、补链、提效、促质”总目标,立足本区特色资源优势,增强文化服务效能,强化优质产品供给,激发培育消费活力,着力构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打响“路北文旅”品牌。

优化“阅读+”服务模式

引领“书香路北”新风尚

优化“阅读+”服务模式,引领“书香路北”文化新风尚,扩大全民阅读服务覆盖面。2025年上半年,路北区图书馆接待到馆读者20万人次,新办理读者证2200余张。新增上架图书约1万册,累计上架图书13万余册;文献外借量4.1万余册。流动服务进校园、进社区14次,惠民超5000人次;新增馆外图书驿站2个,累计8个,批量借阅7000余册。共举办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143场,线下包含讲座、阅读推广、展览、培训、特殊人群等活动79场,吸引读者参与近15万人次。上线“冀图邮书”APP借阅管理系统,上架图书2万余册,成为全市首家上线的县级图书馆。与市图书馆联动推行积分等级借阅功能,有效构建读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满足读者多元化、高品质阅读需求。拓展服务半径持续深入政府、学校、社区、企业、乡村等多元场景,根据群体特点精准配送图书资源,举办图书漂流活动9场,有力推动阅读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深化“书香润德 悦读路北”阅读品牌战略。紧扣“阅读推广多样化,活动组织品牌化”理念,精心策划实施品牌阅读推广工程。其中,“冬游河北过大年”——“读非遗·阅古韵·品经典”2025年阅读盛典暨非遗展演活动等6场“高水平多样化”特色活动,吸引群众超万人。构建多元化公共阅读空间。上半年与区城管局紧密合作,新增城市图书驿站1家、24小时智慧图书驿站1家,并投入图书2000余册。目前累计建成并运营图书驿站8家,有效延伸服务触角,特别是24小时智慧驿站的开放,极大满足市民全天候、自助式的阅读需求。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搭建文化惠民舞台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心组织“节日文化”活动。开展“冬游河北过大年”——“读非遗・阅古韵・品经典”2025年阅读盛典暨非遗展演、“非遗过大年”市集、“剪出幸福年”——迎新春非遗剪纸、“三八妇女节”路北区女书画家作品展、“纸艺流芳”韩城镇中门庄小学师生剪纸精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民族管弦音乐会等20场特色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持续开展“送戏下乡”“四季村晚”系列特色品牌活动,精心组织“春之声”民族管弦音乐会、“1889・落日民谣音乐节”、“街角遇见艺术”惠民演出、大师工作室系列活动之全场肖邦作品钢琴独奏音乐会等特色文化活动23场。开展各类公益培训和讲座。举办茶艺培训、王识君教授钢琴讲座暨公益指导、《英雄·唐山》钢琴协奏曲音乐分享会、中老年电吹管公益培训班、中青年合唱训练班、舞蹈艺术大师公益课、“青年艺术荟”电影开放麦系列活动。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丹青写新意 笔墨绘春光”高金香国画作品巡展、路北区教育系统第36届艺术节师生书画作品展、路北区外语实小少先队员走进路北区文化馆、暑期研学活动等,已开展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娘娘庙小学、梧桐小学、光明实小四场研学活动。线上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小课堂”“非遗讲堂”等数字文化活动276期。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引导多方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蓄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截至目前,开展惠民演出253场,普惠群众15万余人次。将惠民演出走进境内景区和商圈,在满足更多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促进文旅融合。下步,延续去年“超级绿道”摇滚音乐节举办成果,计划在暑期结合启新1889“啤酒节”举办“1889·摇滚音乐节”,以品牌活动效应带动提升路北文旅形象。

强化文旅深度融合

营造“链式”消费新场景

积极联动境内企业,持续推进文旅促消费。目前已引导启新水泥博物馆、路北剧场、香格里拉大酒店、荣园主题酒店、曼德克酋长部落等文旅企业推出“票根+”优惠政策7项;启新1889景区已推出“一票多日游”“中高考学子暑期游”“唐山人错峰游”“中外旅行商体验游”优惠政策;香格里拉酒店、维也纳酒店等企业推出“海来阿木巡回演唱会—唐山站”“2025青春超燃巨星演唱会(唐山站)”票根优惠政策。另外,持续推进太阳城商圈文旅促消费优惠政策。举办各类文旅活动。以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指导景区街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带动旅游业态消费,激发路北文旅市场活力。成功举办“1889・落日民谣音乐节”,打造沉浸式文旅融合新体验;“五一”期间,“街角遇见艺术”演出在培仁历史文化街区、启新1889创意产业园区精彩上演,双百剧场同步开启6场欢乐之旅。

延长赛事产业链条

实现“体育+”融合发展

延长赛事产业链条,实现全民参与共享。上半年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46场,其中,国家赛事活动1场(2025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个人能力测试唐山站),省级赛事1场(第二届河北省城市公益跑唐山站暨河北省全民健身大赛2025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唐山·路北站,中国体育时报、中华快讯网等104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市级赛事活动1场(2025年唐山市啦啦操冠军赛),拉动线上线下消费2000万元。

持续深化体育惠民工程。高效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和闲置地块,高标准导入网球、篮球等体育设施,不断编织全民健身网点,构建“连成线、形成面、结成网”的体育格局,完成体育公园改造提升2处(凤凰山公园新建一片网球场、改造提升篮球场一片;人民公园新建足球场一片),继续加快推进新建一片街边足球场(已完成选址),维修更新老旧健身器材,城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推动非遗保护活态传承

开展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按照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安排,完成22处不可移动文物数据核查工作,对10处新增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完成采集,对6处不可移动文物完成变更。所有数据全部审核上传省四普平台。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举办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完成省级非遗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和唐山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该区报送“冀东插花”“传统绣球制作技艺”两个项目参加市级评审。“曜变天目釉同类异晶体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张惠峰获“2024胡润极具影响力非遗陶瓷技艺传承人”。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