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路南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小小急救员 守护大安全

本报讯 (刘鸿烨)文北街道文西社区活动中心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铺开的蓝色急救垫上,二十多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围坐成一圈,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区红十字会的李教官。日前,文北街道组织开展了一场专为未成年人设计的救护培训,空气中既带着点紧张,又藏着跃跃欲试的期待。

“大家先摸摸自己的颈动脉——对,就在脖子侧面,像小火车一样‘咚咚’跳的地方。”李教官举起模型人偶,声音洪亮又亲切。孩子们立刻好奇地互相在同伴脖子上摸索,有人没找准位置急得小声嘀咕,旁边立刻有“小老师”凑过去指点,笑声混着“找到了!找到了!”的欢呼,一下子打破了严肃的氛围。

最让人屏住呼吸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演示。当李教官用玩偶模拟“异物卡喉”,双手环抱玩偶腰部快速向上挤压时,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小脸上满是专注。轮到分组练习时,扎着马尾的小姑娘林溪有点紧张,她按照教官说的“剪刀、石头、布”手势找准位置,在同伴扮演的“患者”背后试了两次都没敢用力。“别怕,想象你手里攥着一颗要弹出的小石子。”李教官蹲在她身边鼓励,第三次尝试时,林溪猛地发力,同伴配合地“咳”了一声,她立刻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

伤口包扎环节更是像场趣味游戏。孩子们拿着纱布和三角巾,有的给同伴的“手臂伤口”缠成了“木乃伊”,有的把三角巾系成了歪歪扭扭的蝴蝶结,连旁观的家长都忍不住笑起来。但当李教官讲到“如果遇到同学摔伤,不能随便搬动,要先观察伤口再呼救”时,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孩子们立刻坐直了身子,认真地把要点记在小本子上。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拿到了一本急救手册和“小小急救员”纪念徽章。一位小朋友把徽章别在校服上,骄傲地对妈妈说:“以后要是有人晕倒,我知道怎么叫救护车,还能先帮他看看有没有呼吸呢!”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