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播发《3亿吨背后的智慧与绿色》消息,介绍渤海湾畔,唐山港吞吐量连破3亿吨,智慧升级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出海口,京唐港区一端连接广阔的内陆腹地,一端通达全球190多个港口,高效转运着钢铁、矿石、煤炭等关键物资,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这份连续多年突破3亿吨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唐港股份副总经理田新华给出了答案:“藏身于持续升级的硬件实力之中,更熔铸于智慧与绿色的发展基因里。”
“以前在户外40米高的驾驶室操作,冬冷夏热,作业强度还大。”隋兆旭指着屏幕上的三维船舱模型笑道,“现在系统自动发出指令、科学判断装卸货时机和实时生成数据,效率提高,我们工作也轻松了很多!”
如今,这些装备了AI视觉识别和防撞雷达的“钢铁巨人”,抓斗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单船作业效率较五年前提升了8.72%。
“绿色”早已融入港口的血脉。唐港股份卫生环保部部长王晓辉介绍说,“2019年,全港新能源车不足50辆,如今用于外部集疏运的电动、氢能重卡进出港比例达到90.03%。2025年,港区新增150台新能源内部倒运车,总数达到336辆。”
这座港口,以实力筑基、凭创新驱动、靠绿色赋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