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金鹏 通讯员刘红艳、许昊)“小赵,又喘上了?快歇歇!”丽景花园的张姨开门见赵爱军扶着墙喘气,赶紧递过板凳。赵爱军摆摆手掏出本子:“没事,老毛病了,您上次说楼道灯出问题了,我来看看。”
这段对话,是社区工作者赵爱军的日常。他手里的这个小本子,记录着社区的每一件“大事”:王姐家楼上孩子吵,他三番五次上门,协调出“晚九点静音约定”;张大爷家腌菜坛子味扰民,他跑市场买密封膜帮忙改造……
作为遵化市文化路街道贸易城社区丽景花园小区的“片儿长”,患有变异性哮喘的他,总是揣着药盒爬楼入户。居民的事再小,在他本子上都是“头等大事”,里面装着800多户的家长里短,也映照着“走群众路线”的初心。
赵爱军是文化路街道社区工作者的缩影。近年来,为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拉近与居民距离,文化路街道持续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察民情、访民意、排隐患、解民忧。
文化路街道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架构,组建由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构成的“1+1+N”服务专班,动员23个居委136名社区工作人员化身“民情联络员”,构建“走访—反馈—处置—回访”全链条闭环服务机制,将居民诉求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推动基层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问需”转变。
据了解,该街道以“敲门行动”为切入点,采用错时入户、预约走访等方式,对辖区262个小区(含散户片),5.4万户居民全面走访。累计走访11500余次,收集并解决问题1200余件,惠及群众5000多人。
如今,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情况了如指掌,居民也把他们当作贴心人,“陌生面孔”变成“家门常客”,服务“连心网”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