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景立华 通讯员丁晓婷)今年以来,曹妃甸区第三农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党建+志愿”服务模式,聚焦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为高龄、失独、残病等特殊老人及“活力老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让“银龄”生活充满温暖与活力。
党建领航聚合力,志愿队伍显担当。三农场将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多元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组建起300余人的志愿服务先锋队,成为服务老年群体的“主力军”。同时,借助“党建+党群联动”机制,激活群团组织活力,吸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爱心人士等加入,培育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10余支骨干队伍,形成千余人的服务力量。通过“党支部+志愿者”管理模式,串联起“党员+志愿者+群众”服务链,为老年群体关爱行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阵地建设强基础,服务港湾暖人心。以党群综合服务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三农场高标准打造7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实现标准化覆盖。各站点制定年度服务计划和管理制度,将老年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日常照料、健康咨询等服务常态化开展。同步建设的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活动广场等文化阵地,成为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乐园”。每逢传统佳节,“我们的节日”“三下乡”等文化活动精彩上演,“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群众”的互动模式让老人们乐在其中,精神文化生活愈发充实。
精准服务惠民生,“银龄”生活添光彩。为实现“按需服务”,三农场借助网格化管理系统,结合实地走访,为13名70周岁以上特殊老人和21名60周岁以上“活力老人”建立档案,精准掌握其需求。在此基础上,志愿服务精准发力:节日期间,志愿者上门慰问60余位老党员和高龄老人;开展禁毒、防诈骗宣传10余次,守护老人生命财产安全;20余次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让家园更宜居;为困难老人清理卫生、代缴费用等日常服务达24次。三农场居委会70多岁的志愿者丁俊艳,主动照顾刘素春老人,用“老帮老”的温情诠释志愿精神,成为农场里的暖心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