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曹妃甸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十农场李八廒村

革命老区谱新篇 群众日子比蜜甜

本报讯 (记者梁赞英 通讯员张景生)干净整洁的街道,亮如白昼的路灯,花团锦簇的公园……走进曹妃甸十农场李八廒村,随处可见乡亲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党支部一班人的辛勤付出……”退休干部李可栓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李八廒村位于十农场东南部,是传统的农业村,现有水稻种植面积4800亩,水产养殖面积660亩,人口3216人。早在1932年,这里就有了共产党人的红色足迹。李运昌、刘守仁、高小安等都曾在这里秘密活动,发展革命队伍。1943年6月,李八廒村党支部成立,这也是曹妃甸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为让村民记住这段历史,2018年2月,李八廒村党史陈列室建成并对外开放。作为曹妃甸区首家村级党史陈列室,该陈列室建筑面积96平方米,布展面积126平方米,以照片和实物的方式展示了该村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党的光辉历史。

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打造红色示范村、和美乡村为引领,努力让村民过上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的好日子。2023年,该村党支部争取唐山市、曹妃甸区老促会专项资金,翻修抽水泵站1座,对600亩农田输水设施进行改造,铺设田间钢渣路3000米。当年稻农亩增收150斤,效益增加185元。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该村硬化道路218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新建、提升厕所330余座。同时,大力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目前已建成特色农家书屋一座,藏书2000余册,建有2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一座,村民休闲广场2个,小公园1座。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该村还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和文艺骨干成立了老年评剧、歌舞团,每年为村内及附近村庄群众义演近60场。

去年3月,该村党支部将党史陈列室进行升级,用更多图片、文字、实物和模型等形式生动再现了该村为国捐躯烈士的英雄事迹,并对各个时期涌现出的先进党员和模范人物进行了集中展示。如今,该党史陈列室已经成为十农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曹妃甸区及周边20多个基层党组织近500多名党员到此参观学习。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