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为您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的原因、症状、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孕妇在怀孕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原因有四。1. 子宫胎盘缺血。怀孕期间,子宫和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如果血管不能充分扩张,就会导致血压升高。2. 遗传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更容易患病。3. 肥胖。肥胖的孕妇患病风险较高。4. 年龄。孕妇年龄超过 35 岁,患病风险增加。
大多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少数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头痛, 视力模糊, 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对孕妇而言,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子痫、胎盘早剥、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对胎儿而言,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低出生体重等。
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有: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和降低血压;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适当的降压药物;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监测与管理,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和胎儿发育情况。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产检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对母亲和胎儿的危害。如果在怀孕期间出现高血压,务必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产房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