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生活 上一版   
下一篇

与档案相伴的岁月

□ 黄艳华

在岁月的更迭交替中,转眼又是一年,我们生命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将成为无法重来的记忆。依然是在这档案室的方寸空间里,我环视着四壁,目光落在档案管理制度展板上,落在因年久而锈迹斑驳的档案柜上,落在针锥、印章以及码放整齐的档案盒上,仿佛又看到了将一沓沓的文书资料收集归类,一页页归档资料取钉谝码,一件件装订成册,一盒盒码放整齐,拿着电钻、针锥打孔,穿针引线装订,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建立电子档案的身影,回想起与档案相伴的那年岁月。

那年,由于工作变动,我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名档案员,初来乍到,望着陈旧的档案室,我曾经迷茫和彷徨,我目睹老同志付出的辛苦、见证了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眉眼间的落寞。“做为一名档案人,该怎样实现档案工作的提升,做为一名档案人,究竟是价值升华,还是遭遇人生失落?”这是我当时最纯粹的自问。但随着我与档案渐渐熟悉,快速置身其中,不断摸索实践后,心态发生了转变。在这方寸的甚至有些沧桑的档案室内,我仿佛发现了新的天地,也改变了对档案工作的刻板印象。

在有些人看来,档案工作无足轻重,档案室是可有可无的部门,所以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中,难免会遭受冷遇和漠视,但我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通过发信息、面谈主动进行沟通,拿着档案资料归档范围说明,一个一个科室地做好解释,并绘制重要资料交接表,完善交接环节,以消除交付人的疑虑。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是一次次学习的机会,那一页页散发着墨香的文书资料,经过我的笔我的手,一页页编码,一件件装订,按时间顺序排列后,就成为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一年内工作和成绩的见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年度大事记,也可以熟悉每项工作完整的流程,更能从成文中学到写作技巧。经过一番忙碌,直到收集成盒,存入档案柜,编好电子档案,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经过实践后我体会到,档案工作虽然繁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处理好每个细节,但是只要肯下功夫,静下心沉下气,慢工出细活,总会有让人惊喜的收获。

那年,恰逢美丽乡村档案室创建,经过对所在乡镇40个村走访研商之后,最终确定将南关和三间房这两个基础较好的村作为第一批美丽乡村档案室建设的示点村。于是在承担包村任务的同时,我和科室老同志一人一村分包了档案创建工作。在入村指导协助美丽乡村档案室建设过程中,我也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这小小档案室内,打开档案柜,看到的是成盒摆放、码放整齐、时间脉络清晰的从建国初期到现今的室存档案,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农村集体发展的珍贵资料,也是新老档案人对档案工作的付出、坚守与希望。美丽乡村档案室创建工作得到了市、镇、村的大力支持,经过上级部门指导检查验收、镇村两级不断修正完善之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年终总结评比中,获得了唐山市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那年,疫情期间,经过几番辗转之后,我又回到了档案室,此时的档案室,经历几次变迁,尽显苍凉。面对毫无头绪的工作,我主动找组织办、纪检办对接了解情况,梳理室存档案,按照时间顺序逐年、逐盒、逐页检查清点,并形成档案室现状说明,阐明现状、发现问题及解决方案。那时的我,因为整理档案柜,清点室存档案,常常灰头土脸,满手灰尘,经过一番规整之后,工作才渐渐步入正轨。

那年,随着档案资料装订方式的变更,我又捡起了针锥、线绳,虽然不擅长针线活,但此番却做了一番大工程,将薄厚不同的一件件资料用针锥打眼,用线绳扎实,取钉编码加盖归档章,填齐归档项,尽管动作简单重复,却是一项考验双手力度与灵活性的手工工作。

那年,正是疫情最严峻时期,我奔波在抗疫一线,每日守在村头巷尾,劝散聚集人群,协助核酸检测,再也没能坐在办公桌前整理档案。随着疫情的结束,各项工作重启,档案室也在这一年实现了升级换新,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维修了电脑,新增了一台打印机,加装了防盗门窗,备齐了灭火器、温湿度计等工具,查阅借阅制度有效实行,充分发挥了档案室的借阅查阅服务功能。保证了档案保存的连续性,管理的规范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更大的变革,也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和更美好的未来。档案小天地,也是人生大舞台。那些与档案相伴的岁月,是与档案共同成长的岁月,是挥洒青春汗水的岁月,是记忆中闪闪发光的岁月。就以此文对曾经的档案岁月告个别吧,新年伊始,愿未来可期。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