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艳
这本散文集充满了纯真的诗性。这种诗性不是刻意为之的乡愁记忆,亦非对于苦难生存经验的升华,而是对于中国乡土童年经验的本真表达。作者回溯自己的童年记忆,记忆中的乡土充满了山川河流的气息,饱含着天地万物的活力,充溢着乡野、山村、儿童和中国式亲情伦理的滋润。
乡土记忆更多季节性,四季依然是乡村最鲜活的生存体验。童年记忆很多都发生在夏天,夏日悠长、炎热,炎热中的闲暇和闲暇中的疯玩,往往成为童年夏日最好的注脚。乡土中国的夏天因融入乡村野地而具有开放性,童年记忆充盈着农耕生活的日常性,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既有的陈规陋习,甚至于物质生活的简陋贫瘠,孩子们可以最大限度体验融入野地的活力和乐趣。《会飞的鱼》描述了夏天的童年,这是有着知了、蜻蜓、稻田、夏夜、凉席、荷塘、萤火虫、会飞的大鱼的日子。孩子们融入乡野,释放自然天性,玩到忘我的境界。夏天的童年其实是不愿意醒的美梦,拥有夏天童年的人会用美梦般的童年治愈成长之旅中的诸多伤痛。秋天的乡土则更多季节更迭的意味。《秋天的胡子》中,作者的想象力像云彩一样跳跃着,变幻莫测。秋天有着初秋、金秋和寒秋的节气变化,野地里的小动物们伴随着秋的脚步,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蛐蛐儿、蝴蝶、野蜂、山羊、野兔、蚂蚁、夜晚在天空中失眠的大雁,以及在麻地湾“落叶归根”的麻雀们。童年的秋天,少年看到时光的流逝。动物们用直接的生命活动方式呈现秋天的特质:秋风中的觅食,秋阳中的贮藏,秋雨中的零落和仓皇。因秋气萧瑟,植物更多落木萧萧下的景况,而蒲公英种子们则带着植物特有的静默与坚韧,将自己撒播在天地之间。年节更迭,秋收冬藏,冬天是驻足休整,隐身藏匿的季节。《以前的雪》中,有着这样的语句:从前的雪/积得很深/下得很怪/下得浪漫/像远方的童话……下雪的时候/总有一种错觉/人可以从今年睡到明天/很长、很长时间都不会醒。很短的篇幅和简洁的文字,写出了乡土冬季的安稳、静谧与远离尘嚣。
乡土童年是和动植物朋友们深度融合的率真时空。比之于当下儿童们时常逛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乃至游乐场,乡土童年更多拥有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动植物朋友们。这本散文集记述了在教室外面树枝上鸣唱的知了,它们比孩子们更勤奋、更卖力地唱啊、读啊,知了成了尖子生。乡村的麻雀们在教室内外叽叽喳喳,毫不谦让地占领地盘,它们成了闹哄哄的旁听生。作者记述了让村人和孩子既遥想又恐惧的赛鹤岭的野狼,摹写了那只治愈了失落童年的狼狗——黑虎。黑虎既是失聪少年的玩伴,更是庇护者。黑虎和少年野性大发,跑遍了麻地湾和赛鹤岭:日子在无声流逝/但一天比一天丰满、真诚。黑虎和我融入野地和自然,获得了新生的勇气和力量。植物朋友们是更为细致可感的,有刺的苍耳浑身是宝,有苍耳的童年,少年学会了治愈和长大。高大的皂荚树、缤纷飘落的皂荚花和皂荚的清香,这些隐喻着母爱、亲情以及乡村伦理风俗的温润美好。“莲叶何田田”的诗句落实到乡村日常,便是九眼荷塘里的荷花、荷叶和游鱼,以及能够治愈身心的奶奶的莲藕蒸饭。祖母种花且送花,园子里的麻杆花色泽浓烈,各色应季花卉、油菜、瓜蔓的花儿徐徐开放,她的花园聚集了诸多细小而感人的美与善。植物朋友们以自己静默无声的绽放让童年时光芬芳而美丽,祖母用浓浓的慈爱浸润了少年的身心,让他在乡土童年学会了欣赏美,感知爱,以及给予爱。
乡土童年是和云朵、星辰、山川与河流交流互动的神奇时光。麻地湾地处秦岭山脉,是个有山、有水、云雾缭绕的山村。对于云和雾的记忆,在童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少年的想象力往往发生在浓雾之中和云朵之上。《白云边》中,奶奶说:在乡下/云朵上的神灵是有耳朵的。云是无声无息、变幻无穷的,在奶奶的讲述中,云是一位仙子,是呵护所有小生命的神灵。《写给云朵的信》中:麻地湾上空的云朵/总有一股麦草发酵之后散发出清甜味道/在云朵上想念一个人。以云朵的视角关注着山村、庙宇、漫山的紫云英、可爱的女孩,云朵守护的女孩会变成天使, 讲述了云朵善解人意的祈愿。《赛鹤岭的雾》写了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生存体验,避世隐居的不便在云雾缭绕中有了不一样的阐释,山村成为白云深处的世外桃源。浓雾深处的大山、动物和植物神秘莫测,雾中的赛鹤岭、麻地湾成为神话和传奇的息壤,是可以安置少年身心的家园,也是激发想象力和文学情思的灵根。故乡童年的星辰则更加明亮硕大:星星不肯乖乖待在夜空中,一不小心跌落到湖里,成了波光粼粼的湖中探秘者。河流对于少年来说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在《河流传说》这样描述:每个人的身体里或许都流淌着一条故乡的长河……从我们出生开始/通过大地的缝隙/湿气的浸润/进入我们的身体。故乡的河流承载着关于财富的愿望,汇聚着春天云淡风轻的温婉,承载着夏天水上嬉戏的喧闹和汛期河水上涨的狂暴,倒映着秋日水鸟的翩翩,呈现着冬日如山水画、如隶书般的意境与韵致。正是具有无限魅力的金钱河让少年沉迷于它的魔力之中,也最终导致了失聪。河流赋予童年生活的乐趣有多少,失聪之后,少年对河流的憎恨就有多少。散文用非常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河流的爱与恨,并在语辞表达的情境中,最终抵达了对于河流更为深切和深情的认知:河/是世间万物的灵动之渊/河/是诗人灵魂的清洗池。
这本散文集对于乡土童年的叙事有着非常珍贵的诚恳品质。失聪给少年带来巨大的伤害,家人们尽管非常伤心,但是却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厄运的折磨,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安分守时、乐天知命的教养。家人们让黑虎陪着少年在野地里疯跑,在自然中汲取山川河流和动植物朋友们的灵气和根性,找回作为人的自尊。散文讲述了乡村书籍的匮乏,少年在山村的犄角旮旯里面寻觅带文字的纸片、报刊和书籍,这种匮乏现在看来几乎是难堪的,然而在这种对于方块汉字的寻觅中,少年让父母亲朋更加了解了自己,也愈发坚定了自己对于知识的追求。由此,少年开始有了《我的村小生涯》,并进入一所所对他命运发生重要影响的学校或学院。童年的厄运让少年消沉,然而乡土亲情和乡野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了少年的很多伤痛,并因为对书籍和知识的热爱,让他在和厄运的抗争中,成为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勇者。
总而言之,在《追光的耳朵》中,那个曾经丢失童话的少年,原谅了不再童话的童年,回溯了传统的中国乡土和乡土童年。少年以童心照亮乡土中国的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和日月星辰,他的童年经历是独特个体的生命体验,同时在追光的过程中,用清澈通透的语辞重现了中国乡土纯净的审美体验和诗性表达。少年叙述了山乡景致、四时更迭、童年趣事乃至命运挫折等等,呈现了乡土童年淳朴而自然的心性,率真而敏感的心灵,纯真而倔强的个性。与此同时,在乡土童年镜像中,呈现出乡土中国安稳质朴、生生不息又阔大包容的审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