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体·科技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国新研究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脑部蛋白斑块沉积并非杀死脑细胞的直接原因,但会干扰脑细胞应激反应关闭机制,而持续的应激反应才是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罪魁祸首。

阿尔茨海默病等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均以大脑中的蛋白斑块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但迄今为止,聚焦于分解和清除脑部蛋白斑块的疗法对相关疾病收效甚微。

据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近日发布的新闻公报,该校与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种被称为“综合应激反应沉默因子(SIFI)”的超大分子蛋白复合物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种蛋白复合物具有两方面功能,即清理脑部蛋白斑块聚积,并关闭由蛋白斑块聚积引发的脑细胞应激反应。当脑细胞出现蛋白斑块异常聚积时,由SIFI调控的脑细胞应激反应会被开启以清除斑块;而当斑块被清理干净,SIFI会关闭脑细胞应激反应。研究人员比喻,该过程就如同“打扫干净房间”并且“在上床睡觉前关灯”。

研究人员发现,在共济失调和早发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中,SIFI某些组分会发生突变。在这些疾病发病过程中,大量聚积的蛋白斑块“劫持”了由SIFI调控的脑细胞应激反应沉默机制,通过干扰使该机制停摆,而脑细胞经历持续的应激反应最终会死亡。也就是说,“(蛋白)沉积物不会直接杀死脑细胞,它们使灯持续亮着而导致脑细胞死亡”。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