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岩先生的半身塑像微笑着,那是他对进馆的关心他的人、仰慕他的人的会心之笑。同时,那微笑,是不是先生透过文学馆初始空间的诗歌墙,看到了他青铜的天空。
是的,一定是。这个多情而深知感恩的汉子,对家乡,对祖国,有着种子对泥土的爱。诗歌墙上,峭岩的诗歌站立着,火红的书法,那是隐喻多重的中国红。
面对诗歌墙,有的人轻轻地读出了声音,有的人面庞被诗歌映出了微微的红色。最感动人的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诗歌墙下向峭岩的诗歌行起了少先队队礼。听啊,“当我离开母亲的脐带/便落入您的怀里/您用高山之高、大河之长包裹着我/在您的搀扶下学步,成长/您就这样成了我跪拜的图腾……”(《写给祖国的圣词》之一)
在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峭岩先生先后出版短诗集《星星,母亲的眼睛》《浪漫军旅》《他们感动了中国》《士兵与祖国》《峭岩诗选》等;叙事长诗《高尚的人》《静静的白桦林》《一个士兵和一个时代的歌》《遵义诗笔记》《赵一曼》《仰望》《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跪你一千年——写给文成公主的99首情诗》《萧萧班马鸣——萧军诗传》《落红——萧红诗传》《七月!七月!》《八月! 八月!》等;散文传记著作《走向燃烧的土地——魏巍传》《东方之子——魏巍的道路》《走近阿尔卑斯山》《峭岩文学手记》等。2014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峭岩文集》12卷,至今出版各种著作60余部。其作品长诗《遵义诗笔记》荣获全军文艺作品一等奖,《烛火之殇——李大钊诗传》获全国首届长诗大赛金奖,《写给祖国的圣词》获全国诗赛一等奖,《延安,那些诗意往事》(组诗)获全国大赛特等奖,《七月!七月!》获全国长诗创作奖,《走向燃烧的土地——魏巍传》获银河悦读特别贡献奖,《我们,托举着山河》获全军第二届艺术节优秀创作奖等。个人荣获“中国首届‘新国风’杰出诗人奖”,第十五届(昆明)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第二十届(福州)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中国当代诗魂金奖”,百年新诗全球华语诗人评选为“杰出贡献奖”,获第八届墨西哥国际诗歌节“中国诗人奖”等多个奖项。
峭岩的诗歌创作思想和诗歌作品是清流是高地,给人民星光的,人民给你微笑。峭岩文学馆落成后,学习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这是光明的感召,这是温暖的感召,这是诗歌的感召。
走入馆藏大厅,布展的书籍、报纸、书法、图片等等,向参观者展示着峭岩成长、追求与奋斗的足迹。许多人看了后深有感触地说,参观既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方面的引导和开悟,更是人生“三观”的校正与启迪。这是唐山人民的福分啊。他们纷纷拿起笔,写出参观峭岩文学馆的感悟,抒发对峭岩先生的崇敬之情。本土诗人陈寿才写道:“把自己融进风里,让石头举起/奔出/天亮了。撕破尘埃中的裂缝/屹立于大地/拥抱诗歌和太阳/奔腾的心/更恰当地表达了爱的本性/爱了/身怀着梦,燃烧着火焰里的脂肪/枪尖上,一支笔的锋芒/书写/军人的灵肉、灵魂与精神”。
在许多业内人士包括专家学者都认为诗歌小众的今天,峭岩说:诗歌要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风格,但是它应当属于大众,它属于祖国,属于人民。在许多诗人和诗歌将自己关进诗歌艺术的象牙塔的时候,峭岩却将表达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深情厚谊的诗歌带给民众,走近烟火与泥土。他深知现实中“诗歌的边缘化”的问题,但这不是诗歌逃避现实、任性自我的理由。就此问题,在接受章闻哲采访时他说:“诗歌的边缘化,由来已久。国家一直是重视的,让诗歌走进舆论的中央也不可能,更不切合实际。诗歌只是文学的一个角落,在大众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可以了。我们只能拿出优秀的诗歌感召广大诗人,写作不愧时代的诗歌,别无他法。”
看看来自民间的互动吧。“一块石头/就是一座山/以站立的姿势/风月葱茏/栽植下广袤的言语/一位老兵/排兵布阵/遣万千词/筑一座诗歌的高峰//野草丈量的童年足印里/每一步都铿锵/峭岩冷月无眠/攀登再攀登/在文字里摸爬滚打/持微火上山/把黑暗燃烧/语言,就是种子/窸窸窣窣的声响/一群人跟随//峭岩以岩石筑建诗歌的王国/让仰望者/每走一步/都有回响/岁月峥嵘,他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取走一些/或思想或言语或更远的路……”
正是在当下诗歌生存与发展处于困境的时刻,峭岩的诗歌却有着生机勃勃的异象,竟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好评。一位参观者说了一句比较客观的话,他说:先生的诗歌关心他人与他人共情,他人自然会关注和喜爱先生的诗歌。
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耄耋老人和幼子在这里徜徉。峭岩文学馆里,诗歌的天地,青铜的天空,幽静的环境里却有情感互动的浩浩荡荡。
在展厅里,一位读者打开长诗《遵义诗笔记》默默读起来:“脚步走出那个廊柱吊灯的会议室/总也走不出凝重的氛围/回想和回望交融/惊心动魄/谁能回答/他们的胸怀/又有谁能测量一个事物的高度/他们沟壑纵横的心灵呢/又有多少旖旎风光//是什么吸住了我的脚步/我的心/穿越历史的恢宏壮阔/重回苦难多泪多血的日子/用手指触摸/用心灵吻辨/我们理想最初的根/是怎样经风历雨/磨砺锤炼/扎土而生长。”
中国文化联盟网有评论道,《遵义诗笔记》这首长诗道出了在革命中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历尽千辛万苦,受到反动势力的挤压和摧残,道出了血与火的抗争,突现了一种历史的苍凉。
一位唐山的读者,对着《烛火之殇》的书页,大声读着:“他推开碣石山的峰峦叠嶂/让社会主义神话滔滔涌进/与大胡子的西方圣人对话/倒出有生以来的夙愿/《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洋洋洒洒二万六千字/字字连着家乡的命脉血缘……”
这声音震荡在展厅里,也回应在人们的心里。
此长诗发表不久,著名诗评家张同吾站在历史和文学史的高度,以《仁者情怀 圣者精魂》对其进行了客观公允的评价。他说,《烛火之殇》是峭岩的扛鼎之作,也是当前具有宏大叙事的政治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峭岩是深谙诗之真谛的诗人,他绝不做平板的陈叙。李大钊真正是爱的大纛、恨的丰碑,是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爱是他的精神内核,他爱山川爱土地、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青春,他确信“人有青春之年华/国有青春之光焰/宇宙有青春之数象/地球有青春之美颜/啊!青春/啊!青年/韶华之宝贵/人类之企盼”,为此他愿付出生命!峭岩凭着对人的爱再现了一个爱人的伟人的灵魂与风采。
诗人绿岛以《峭岩“史诗三部曲”的现实意义与对历史的透析》为题,对峭岩长诗创作最富标志性的代表作,被誉为“当代史诗三部曲”的《遵义诗笔记》《烛火之殇》和《跪你一千年》,提出了公认的坐标。其中对《遵义诗笔记》评价道:钻进历史的骨头探寻一群“红星铁匠”。真理性与正义性,将是这部长诗的筋骨,对于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情感注入,便是这部长诗的血肉。由于作品拥有并具备了先天的强大、硬朗的筋骨的支撑,具备了丰满的、感人的,血肉般的撼人肺腑的情节,就注定了这部长诗作品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而《烛火之殇》,是用诗歌点亮并寻找英雄的躯干。《跪你一千年》,诗人跪的是宇宙的魂灵。诗人通过历史的、虚拟的、超现实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精神恋爱,来对文成公主这个大唐盛世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咏赞,或者说这是一种民族大义之爱,是对国家威仪、盛世庄严的爱慕和礼赞。三部作品分别占据着峭岩长诗不同主题不同艺术追求的高度和地位,也以三足鼎立的态势支撑和架构着峭岩诗歌艺术臻至峰巅状态,所带来的新的走向和质的审美嬗变。
至此,峭岩的长诗作品已经成长为中国长诗创作的高地。
许多人都说诗歌是年轻人的领域,峭岩却一如一只岩鹰,拔羽磨喙,使文学创作艺术一次次获得新生和升华,并在新生与升华中创造出耀眼的诗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