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生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野菜情缘

□ 张浩洪

我的家乡在农村,农村的地里长有许多野菜,它们形色各异,味道不同,长年累月地生长在自己能够存身的地点。这些野菜,虽然没有高贵的身价,没有一个委婉动听的名称,却陪伴农村一代代的老老少少度过了一段段漫长的艰苦岁月。半个多世纪之前,由于经济困难,粮食短缺,儿时的我,在青黄不接的春天,跟着父母,或是和几个伙伴结伙,挎着篮子,带着兜子,拿着铲子,去到地里挑剜刚长出来的野菜。回家以后,母亲将其洗涮加工,同粮食掺合在一起,做成解饥填肚的饭食。现在回想起来,我对这些野菜仍然存有很深的情感。

曲麻菜,又名苣荬菜,是一种分布广阔、多年生长的野菜。最初,它只是嫩嫩的两片绿叶,在田间地头迎着北风颤动。鲜嫩的绿色,在枯叶遍地的田野里,显得是那样醒目诱人。我伸手把它揪下来后,一道白汁顺势流下。我把嫩叶放进口里细嚼,一股淡淡的苦味充溢于口中。大家争着抢着猛挑一阵,把篮子、布兜挑满以后,就凯旋而归。到了家中以后,用清水在盆子里泡上一段时间,它的苦味就会全消,生吃蘸酱非常爽口。如果熟吃,可以切碎揉搓,去掉挤出的绿水,掺杂玉米面蒸窝头、疙瘩食用,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马齿苋,又名马京菜,每年初夏,会在肥沃的土地里生长起来。它的茎和叶片都呈圆形,吃在口中有一种滑腻感觉。挑来以后,先是洗净泡好,切细以后,一是用它和大酱放在一起,在锅里煎熟,成为一道“马京菜煎酱”,作为吃饭的小菜;二是作为菜陷,和韭菜掺在一块,用麦子面或者玉米面一包,蒸成滚圆的菜饽饽来吃。

落篱,学名“灰菜”。这种野菜共分为两种,一种是圆叶落篱,一种是灰叶落篱。这两种落篱都生长在沙性土质的地上。它们是一年生植物,夏天出生,秋天结籽,来年后又会繁衍出新的菜苗。如果是生疏之人,在挑剜落篱时,往往将圆叶的和灰叶的都跳回来,这就大错特错了。圆叶的无毒,是人们食用的最佳野菜。它没有任何异味,又圆又嫩的菜叶放在篮子里,实在喜人。它的吃法和曲麻菜大同小异,生吃拌酱,津津有味,吃多少也不至于出现问题;熟吃则是先用开水焯一下,然后用刀剁细,放上油盐调味品,包成饺子或者菜饽饽,管保叫你越吃越香。而那个灰色落篱就不可以食用。它的叶面上有一层粉,里面含有硝的成分,人吃了以后,往往会造成手脸浮肿,严重者还上吐下泻。所以,有经验的农家,绝对不会将它挑回家中。

秃老婆顶,学名“荠菜”,当初春大地刚开化之时,它就急不可耐地破土而出。它先冒出四片鲜嫩的绿叶,叶片呈锯齿形,白色粗壮的根须扎在地下并不太深。此时,我们就带着柳条编的篮子,拿着一把铁铲或者薅锄,顶着略带寒意的春风,将一棵棵秃老婆顶从地下剜出来。到了家中,连根带叶放进水中泡上一段时间,就可以用于蒸菜团、疙瘩,熟了以后,一股诱人的味道直冲鼻孔,吃起来更是清新可口。和熬出来的稀粥一起食用,有稀有干,相得益彰。

独立草,这是一种类似青草的绿色植物,它多是在夏天匍匐地生长于水质清新的沟渠岸边,几个小枝往四面伸展,嫩绿的小叶很有规律地在枝蔓上延伸。当人们把它采回来后,涮洗干净,拌上玉米面,放在笼屉上一蒸,就是很有名气的疙瘩了。别看这道饭食是上不了档次的高贵食谱,但在农村来说,绝对是一份等级优良的饭食。蒸熟以后,在笼屉上的疙瘩,松松软软,黑绿相间,随着冒出的热气,一股清爽香甜的味道,在厨房里飘荡,毫不客气地往鼻孔里直钻。没有进口之前,保管你垂涎欲滴,跃跃欲试;吃上一口后,定会叫人欲罢不能,不忍住口,吃完还想着吃下一顿。它既是辅食,又能当做主食,任你吃多少,百分之百地吃不出毛病来。

以上所述,均是我在童年时代曾经食用过的食物。囿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把它们当做粮食的补充,饭食的辅助,倒也是高明之举。然而,吃食野菜,并不是现代人们的发明独创,而是我国农村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这些野菜,均为绿色食品,无毒无害,根本不用担心农药污染。不像现在一些大棚或者种植的高档蔬菜,使用大量的农药。所以,现在居住在城市里的一些老年人,也都怀念在年少时吃食的野菜,有的也到城郊地里去挑拣,有的或许到农村的市场去购买。这些,倒不是为了当做粮食的辅助,也不是为了填饱肚皮,主要为的是吃个新鲜,吃个放心,并且怀怀旧。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