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雪松 通讯员赵志鹏、许志强、时建富)“食指肚儿顶着红薯秧根茎,向小土堆倾斜着方向按下去……”近日,在迁西县渔户寨乡黄槐峪小学举办红薯插秧竞赛前,老师细心地指导着学生。
迁西县教育局在各校劳动课时、场地、师资、教材等全覆盖的基础上,分批次打造不同层次的劳动教育试点校,扎实开展劳动竞赛评比等活动,构建起富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激发城乡校园特色办学活力。
各校结合学校特色和时令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家校共建,在常态化劳动课程基础上,植入农耕技能培训。其间,师生们共同播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一起栽植茄秧、黄瓜秧等秧苗,在满脸淌汗、手起茧子、两脚沾泥中,学知识,长技能,亲身体验粮食来之不易,助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迁西县教育局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指导,灵活调配专(兼)职劳动教师1130人,适时外聘34名社会能工巧匠,多渠道开辟171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和115处校外劳动与研学实践场所。其中,省市级劳动实践基地4处,总面积达到了9万多平方米,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劳动教育全覆盖。迁西县高中阶段学生连续两年摘得全省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高中组团体冠军奖杯,该县教育局连续两年获评市级劳动教育先进组织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