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间我退休已有两年时间了。现在,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享受退休之乐的同时,正努力朝着退而不休、老有所乐的目标迈进。
外出旅游之乐。没有了工作的羁绊,可以自由安排行程了。2023年国庆期间,我早早约上几位好友,来了一场山西全境游。我们欣赏了大同古城墙、华严寺和九龙壁,游览了云岗石窟,又来到位于北岳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和应县木塔参观。而后我们又一路南下,奔向太原晋祠、平遥古城,终于见到了壶口瀑布的奇观,再回转至王家大院,圆了多年自由行的梦。2024年春节前,我和老伴又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泰国之旅,在沙美岛、玉佛寺、大皇宫、暹罗古城等著名景点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除夕夜我们找了一家中国餐馆,一边欣赏中文国际频道播放的春晚,一边在异国他乡品尝中国美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龙年春节。
继续学习之乐。从上班之初,我就一直剪报和集报,并受益至今。1993年从事文秘工作以来,我在国家级和省市主流媒体上共发表各类新闻稿件和文章100多篇。有时报纸剪好后,没时间粘贴,我就先保存好,这下闲暇时间多了,我就按年度和文化历史、健康养生、风光图片、财经知识、重大事件等不同题材进行分类,现已收集30多本,这些资料和素材成了我写作和摄影的好帮手,我从中体验到了收藏之乐。今年1月初,农行省分行举办“冀往开来 春天最美”书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我和外出拓展业务的燕钢支行刘行长一同到万嘉钢材市场抓拍镜头,还到各支行网点抓拍一线员工营销和工作的场景,组照《农行人的微笑》最终为我赢得退休后的首个省级行业摄影比赛奖项。
居家烹饪之乐。做饭原来是我的短板,这下时间充裕了,我在原来只会做大米粥的基础上,学会了包饺子、擀切面。其中包饺子成了我最拿手的技艺,我保证在煮的时候一个饺子都不破皮,我的这项技艺多次受到亲友们的好评。五一前的一天,我看到家中还有韭菜,就尝试着烙韭菜馅合子。我先从择菜开始,将韭菜洗净晾干,再和好面,然后切菜、剁肉、放佐料、擀皮、包好、烧油、放合子,掌握冷锅热油的要领,小火慢烙,初战告捷。正好媳妇进门吃上最爱吃的晚餐,九块盒子俩人共吃了六块,吃得媳妇乐不拢嘴。这就是人间烟火味的平常日子。
邻里和睦之乐。我们家住的燕钢小区,一个楼口50多户。10多年来,见面能打个招呼的加一起也不过10户。自从退下来后,见面聊家常和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也从中分享到邻里和睦的快乐。10楼有一个因公伤靠轮椅出行的邻居,每当他情绪有波动时,我总是用张海迪的事迹鼓励他,不久我俩就成了坦诚相见的好朋友。和别的邻居联络次数也频繁了,我充分感受到了楼上楼下相识后的温馨。
热心公益之乐。退下来后,我多次发挥爱好摄影的特长,主动参与公益活动,疫情期间主动到单位所包的花园新区社区值守,闲暇时我就将员工防控一线的身影留在镜头里。我得知马兰庄镇印子峪村首钢退休干部王继柱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免费开设“文化传播室”的事迹后,便和迁安报社的朋友一同前去采访,后来稿子刊发在《唐山劳动日报》上。2017年,我被吸收为迁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今年6月,我应邀参加了省文旅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在雄安新区举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端午·雄安非遗大会”,向国内外嘉宾全面推介迁安手工桑皮纸工艺流程和各种产品,前来观看者络绎不绝,我也成了迁纸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员。
哺育外孙女之乐。2013年外孙女出生后,给我们这个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欢乐。她出生后刚回到病房,我就为她拍了第一张襁褓照。从那时起,我每年都为孩子留下不同地点、不同神态的影像资料,每次翻看她的成长足迹,总有一种喜悦感涌上心头,这也成为我业余的一大乐趣。
退休之乐,不只有以上这些。我也在努力挖掘,希望能找到更多愉悦身心、为生活增添乐趣、为人生添加色彩的乐事、美事、幸福事,能碰到更多共享退休之乐的“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