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滦州市油榨镇睢新庄蚯蚓养殖基地,地面上,女贞、紫薇、杨树等苗木成林;树林下,用牛粪和秸秆筑起的一条条泥垄依次排开;翻开高高的泥垄,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蚯蚓……树林下,工人正操作一台蚯蚓过筛机,通过过筛机将蚯蚓分离出来。扒开一垄垄黑色蓬松的“泥土”,里面是一条条红色的不停蠕动的小蚯蚓。
“这些小蚯蚓可都是‘软黄金’,市场上供不应求。”蚯蚓养殖基地的管理者刘建花介绍。2017年年初,刘建花的公公因心脑血管疾病住进了医院。通过治疗,她了解到,地龙蛋白是从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含有胶原酶、纤溶酶、蚓激酶、纤溶激活蛋白、核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地龙蛋白具有溶解血栓、双向调节血压、降低血糖等功效。治疗公公心脑血管疾病的孝心让她产生了养殖蚯蚓的想法。两口子还听一位朋友介绍,秸秆可以和牛粪组合起来养殖蚯蚓,经济效益很好。两口子立即到山东考察学习,并引进了一批蚯蚓苗筹建蚯蚓养殖基地。
经过7年的摸索学习,目前基地已初具规模,每24天就能出来一批蚯蚓,产出1000公斤。眼下主要作为药材销售,每公斤10元钱,养殖的蚯蚓被天津贾立明蚯蚓养殖有限公司收购。同时,还可以作为钓饵销售,每公斤20元钱。养殖蚯蚓不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养殖蚯蚓不仅能够资源化处置农村有机固废,蚯蚓粪也是“宝贝”,有促进植物生长、调控植物代谢、预防病虫害和改土培肥等作用。蚯蚓粪还可做成天然有机肥料,这种肥料是多孔状的团粒构造,吸水、保墒、保肥、透气性强,且富含有机质、腐殖酸、微生物菌群及微量元素,可用于苗木和小麦施肥。蚯蚓粪80元一立方米,又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
“这个基地采用的是种养结合模式,蚯蚓养殖和蔬菜种植的试验田,分为堆肥区和种植区。”刘建花说,蚯蚓在堆肥区吃牛粪产生蚯蚓粪,上到菜田里,不用上化肥,结出来的西红柿又沙又甜、黄瓜又大又脆。“蚯蚓虽小,对改善生态的作用却很大。”刘建花说,牛粪会带来环境污染,他们通过集中回收,用来喂养蚯蚓。经过蚯蚓过腹,牛粪便完成了华丽变身,成为一种神奇的植物肥料——蚯蚓粪,它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之王”。同时,因蚯蚓一般在地下活动,在林下养殖蚯蚓,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林地的养护。“林下养殖蚯蚓,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牛粪的污染问题;不仅改善了土壤性质,还促进了林地的保护,真正形成了一条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之路。”刘建花说。
笔者看到,靠近路边的泥垄上面拉起了一排排电灯。“蚯蚓喜欢阴凉环境,夏季高温时容易向外跑,为防止蚯蚓爬出泥垄,爬向路边,我们在给它防暑降温的同时,在路边挂起了电灯,一见光它就‘老实’了。”经过不断学习、探索,刘建花逐渐掌握了蚯蚓养殖技术,“养殖床过厚,底层空气稀薄,也会造成蚯蚓生存困难。通过控制蚯蚓密度,保持土壤通透性,产量才能提高。”
蚯蚓养殖正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人工养殖蚯蚓是一个新型项目,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计划扩大养殖面积,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蚯蚓养殖,为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些贡献。采取‘蚯蚓养殖—生态种植—休闲采摘’模式,扩大种养规模,蹚出一条生态农业致富路。”刘建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