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文荟 上一版   
上一篇

我的写作三“步”曲

□ 董虎艇

虽然早就加入了省作协,拉拉杂杂,涂涂抹抹,也拥有了自己的三本文集,但在写文章搞文字这个高手如林的圈子里,我充其量也就是个马前卒,一直还处于蹒跚学步的状态。

在部队当报道员和新闻干事期间,为了提高稿件命中率,我悉心揣摩报纸的“脾气”,潜心研究各个专栏的“胃口”,投寄出去的稿子倒是很少泥牛入海。比如,我紧盯《解放军报》的“连队新闻”栏目,先后采写了《谢司务长妻子来队自带食油》《女战士李英成为驻地小学的“故事阿姨”》等短消息,均被军报采用。其中,头一篇还评上了当年的好新闻奖。瞄准军报的“读者来信”专栏,我采写了《想进步靠什么?最可信赖的是党组织》《连队干部查哨岂能让战士代劳》等稿件,也都轻松见报。

军区《前卫报》是我们写稿发稿的主阵地。我盯住“先行官之声”“婆婆嘴”等栏目,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先后撰写了《火烧落叶弊端多》《12亿个米粒儿有多重》《学学肯德基的暗检查》等多篇小言论,几乎无一脱靶。

部队驻地在河南。一次,翻阅《河南日报》,发现上面有一个“人民国防”栏目。我认真研读了这个栏目发表的几期稿子,很快摸清了它的规律和特点。据此,我有针对性地采写了《一份表扬材料引出的反思:某部力戒官兵带兵训练》《要让“雷锋”得到“好报”》《战士为什么病了还要上街做好事?驻豫某部领导了解真相后,给“雷锋”减轻压力》等十多篇稿件,相继见诸报端。这为我日后提干增加了很大权重。这个阶段,应该是我三“步”曲中的第一步:为了发表而去主动写稿。正是因为报道成绩突出,我在当兵的4年之内,入了党,立了功,提了干。

转业之后,虽然还与文字打交道,但从事的不再是新闻“老本行”,转而主攻“大材料”。这些“大材料”包括单位的工作经验、调研文章、领导讲话等等。因为都是“命题作文”,不仅写作难度大,写起来枯燥,而且付出也更加辛苦。2001年2月1日,55岁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沉浸在天塌一般的巨大悲痛中,谢绝了领导让我多休息两天的好意,开始着手准备全系统总结表彰大会的文字材料。这是给新任领导第一次起草讲话,感觉压力山大。在哭哭写写、写写哭哭的悲戚状态下,我完成了这篇讲话的前两部分,还算顺利。最后一部分,根据新领导的要求,得把他提出的“科技加管理,素质加法制”的工作理念,通过本次会议在全系统推开。虽然仅是区区10个字,但起草者不仅要通过自己的笔触,把它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阐释清楚,让大家耳熟能详;更要通过自己的深加工,把它细化分解成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让人一目了然。临下班前,领导把我叫过去,问啥时候能交稿。我以军人的果敢当场表态,“再硬的骨头,一宿不睡也把它啃下来!”表彰大会上,当倾注笔端的文字,通过领导的“金口”把它念出来,继而成为指导全局的共同遵循,这种成就感是令人快慰的。这些年,究竟写过多少这样的“文章”,早就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个个不眠之夜,搭进去的那些个双休日节假日,换来的是领导的认可和赞许,也因此先后荣获了三等功和二等功。这个阶段应该算是第二步:文章写完了,你万万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去发表。

在办公室干了10年,2010年4月份下到县区工作。此后的几年间,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基本上没再动过笔。直到2017年的下半年,经过一位老领导的好心点拨,我才重整旗鼓,并在他的日常监督提醒下,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忙里偷闲,坚持日更一文,几年下来,竟也积攒了大大小小几百篇文章,其中大多是散文和随笔。可是连我自己都没搞明白,作为一个跟报纸打过多年交道的人,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可以拿它们去发表。直到2019年,《唐山劳动日报》的王烁辉编辑把我公众号里的那篇《26年前写给党的一封信》在7月1号的报纸上发出来,我才幡然醒悟,与其让这些“火柴盒”“豆腐块”储在手机里不见天日,倒不如整理整理,把适合发表的稿子拿出来,力争在报刊上“晒一晒”,重新找回当年那种让自己笔下的文字变成铅字的乐趣和快感。说干就干。我把公众号里有望发表的文章全部挑选出来,分门别类,逐篇为它们找“销路”,收成还算不错。仅以时间排列为序,就发表了不少稿子。比如,春节的《我在部队过年》《我在单位过除夕》;元宵节的《难忘那年元宵节》;妇女节的《三八节的感念》;劳动节的《劳动最光荣》;清明节的《手紧的母亲》《只能梦中再见父亲》;青年节的《我教战友唱团歌》;父亲节的《那年儿子才4岁》《写给儿子的随笔》《家有孝子》;建军节的《当兵去》《新兵连里的第一次》《女兵》;教师节的《愿先生微笑着远行》;中秋节的《订月饼》;记者节的《记者缘》等等,这些文章相继发表。正是因为“产销对路”,也才有了写人物的《走出来的老哥们儿》《我跟首长学习写材料》《认识你们真好》……写动物的《迟来的爱》《我和蚊子有个约会》……写事物的《听雨》《另一种收藏》等等数十篇散文随笔,还夹杂一些摄影作品见诸报端。这个阶段应该算作我的第三步:没有刻意要发表,写多了才想起来去推销。

是的,我自知天生愚钝,但至今一直还在笔耕不辍,没有孤芳自赏之意,更无沽名钓誉之心。一为练脑子,二为练毅力。为此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