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9月份第三期“周文明标兵”发布

本报讯 (记者闫妍)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9月份第三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用柔肩撑起一片天的“最美军嫂”  赵雪妹

赵雪妹,唐山市曹妃甸区临港园区医院急诊护士。穿上工装的她是“白衣天使”,守护群众生命安康,获评“最美护士”荣誉称号;换上便服她化身“最美军嫂”,挑起家庭的重担,默默坚守、无悔付出。丈夫远在军营,长年驻扎在边陲,两人聚少离多,家中大小事务全落在了她柔弱的肩上。为了方便侍奉老人,她便和公婆一起居住,从穿衣吃饭、看病就医到日常照料都无微不至。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军嫂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形象,用最美的青春芳华擦亮军功章的亮丽底色。

2.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市场监督管理者 杨昆

杨昆,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法规股负责人。作为多年的老党员、老股长,他负责“市长热线”、消协、法规、执法、物价等工作,日常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锻炼了他不知疲惫的工作精神,如今近乎失声的他仍旧奋战在工作一线没有丝毫懈怠。他患有甲状腺疾病,为了不耽误工作,刚做完手术的他克服病痛,拖着疲惫无力的身体白天坚持工作,晚上下班后输液甚至到凌晨。从他的身上不仅看到的是一个“市场人”的敬业与执着,更是一名党员的牺牲与奉献。

3.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的村干部 秦桂梅

秦桂梅,唐山迁安市大崔庄镇石梯子沟村支委。今年来,为了更好地倡导新文明、宣传新风尚,她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学习政策法规,深度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将移风易俗工作精细化。她组织开展了“文明积分制”活动,村民可以通过参与议事、平安建设、文明新风等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礼品,目前通过积分制兑换礼品的村民有二十余人,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3场,挖掘移风易俗方面的先进典型2个,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事不办的文明新风成群众的自觉意识。

4.以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美德的模范孝子 李猛

李猛,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李庄户村村民。2017年,他年近八旬的母亲患严重脑血栓瘫痪在床生命垂危,他便辞去工作专心陪护照顾。在医院,他每天学习陪护常识,给老人一日三餐打流食、果汁,合理搭配营养餐。回家后,他为母亲端屎接尿、翻身捶背、洗澡换衣,每天制作营养均衡的流食和营养液,陪老人聊天讲笑话,推老人到外边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2018年母亲不慎摔断胯骨,他便给母亲打牵引、雾化、吸痰,拍背锻炼肺部,按摩为母亲减轻痛苦。2020年他父亲突发心脏病和脑梗,夫妻俩多年如一日关心关爱着老人,做老人的精神支柱和坚实后盾。

5.联手勇救受伤司机的好“战友”  杨梓帆、赵剑、周秋楷、袁国壮

杨梓帆,唐山市滦南县交通运输局职工;赵剑,滦南县农业农村局职工;周秋楷,滦南县民政局职工;袁国壮,滦南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职工。2024年6月29日晚,四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只见一辆车翻在了路中间,他们来不及多想立即上前查看情况,发现主驾驶气囊爆出,车门已严重变形无法正常打开。作为退役军人,他们凭着敏捷的反应迅速展开现场施救,边安抚被困司机边敲碎车窗玻璃,合力撬开变形车门将司机救出。他们凭借在部队学到的应急救援知识进行了初步处理,过往车辆也纷纷停车赶来相助,合力将受伤的司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6.真情谱写敬老爱老赞歌的网格员 刘艾

刘艾,唐山市路南区永红桥街道车站街社区专职网格员。工作中,她积极弘扬尊老爱老文明新风,尤其是对生活在敬老院中的老人,每逢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她都会精心组织策划慰问敬老院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慰问活动中,她都会耐心倾听老人们美好的往事和当前的诉求,帮助老人整理卫生,和他们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有些老人与儿女远隔千里,她便帮老人连线远方的家人以解思念之情。她积极倡导孝老爱老优良传统,还通过实际行动让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深入人心。

7.用精湛的技能勇挑重担的检验科医师 武文杰

武文杰,唐山遵化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技师。她以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检验教学、检验报告质量、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等工作任务,曾获评“医德标兵”称号。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经常加班加点、优质高效地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检验结果方便医生诊断。她注重提升业务素养,是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分子诊断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主动请缨并圆满完成援冬(残)奥会、援哈的检测工作。在人手紧缺时她还会主动放弃病假带伤坚守阵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8.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的社区好书记 蒋礼

蒋礼,唐山市开平区开平街道西新苑社区党支部书记。辖区内有三千多户、八千多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人群较多是该社区的实际情况。为了能解决这些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她组织人员对特殊人群进行登记造册,联系辖区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定期进行测血压、量血糖等健康体检,还为残疾人员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给他们带去了很大便利,家属们也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她。她还利用工作之便,经常对重点户进行走访慰问,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琐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9.肩挑重担、孝老爱亲的好儿媳 刘亚楠

刘亚楠,唐山市古冶区京华街道兴盛二社区居民。她的婆婆患白血病,公公因糖尿病并发症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双耳失聪,术后需要进行漫长而艰难的康复训练。尽管家中遭遇这么多变故,她却表现出超常的坚强和乐观。丈夫外出务工,她在家悉心照料公婆起居,抚育孩子。不论春夏秋冬,她坚持早起给公婆喂饭、伺候汤药、按摩护理、清洗衣物、整理家务。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状态良好,起居环境总是保持干干净净。身为楼长,无论是举办活动还是调解邻里关系、帮助邻居解决日常琐事,她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尽己所能、不求回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好大姐”。

10.有“警”无险暖民心的交通警察 孙林、裴骥达、李恒

林、裴骥达、李恒,唐山市丰南区公安局交警大队交警。2024年7月29日上午,正在南湖高速口执勤的孙久林接到求助,一名老人晕倒在南湖大道辅路边,他第一时间拨打120求助,同时叫来一起执勤的李恒、裴骥达迅速赶到老人身边,发现老人面色苍白疑似中暑。李恒上前扶起老人让其背靠在自己腿上,一边安抚老人一边物理降温,直至三人协同医护人员小心将老人抬到救护车上,还联系并通知了家属前往医院。多日后,康复出院的老人在家属的陪同下特意送来“人民交警为人民,危难之中见真情”的锦旗,感激地说:“谢谢你们,你们就是老百姓的守护神!”

11.脚踩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 徐鹏翔

徐鹏翔,唐山市路南区财政局非税收入中心主任。他派驻到稻地镇霍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同百姓一起吃住,深入田间地头帮扶乡村振兴。在入户调研中,他发现电线老化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也是村民的一块心病。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他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到专项资金20万元更换了电线。今年初,霍庄村开展“村民微心愿”征集活动中,村民多次提出修建霍庄村村民活动广场的诉求,他经过数月的协调、跑办、申报,申请到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随着一件件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由规划变成了现实,村民脸上洋溢起满意的笑容,也是对他的驻村工作最大的肯定。

12.扛起家庭重担的好儿媳 沈子青

沈子青,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镇二十里铺村村民。年逾九旬的公公因病卧床不起,她每天早晨先为老人清洗身体、擦拭污物,老人的居住环境始终保持着整洁与舒适。七十多岁的大伯哥幼时因疾病导致听力和智力受损,一次摔伤骨折更是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关键时刻,沈子青再次站了出来,每天为大伯哥准备营养丰富的饮食,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给予他鼓励和安慰。多年来,沈子青一直在为家庭默默奉献着,大伯哥从最初的卧床不起到后来能简单行走,公公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了起来,在她的心中照顾家人是应尽的责任。

13.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 门耀辉

门耀辉,唐山滦州市滦河街道文化里居委会负责人。她全心全意服务于民,积极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诉求。她积极推进老年人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社区老人学习手机使用常识,耐心讲解操作步骤。为了提高群众的反诈意识,她经常走街串巷进行网络防诈骗知识宣传,通过讲述真实案例让大家提高警惕。社区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认真倾听双方诉求后进行公正调解劝说。一次偶然发现一老人倒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中间情况危急,她不顾一切冲过去,在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下共同把老人护送到路边安全地段,帮助联系家属接老人回家,获得了众人的赞誉。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14.紧急护送老人就医的救援队员 李群科

李群科,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东方应急救援中心队员。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中心队员,他默默奉献、乐于助人,多次对港口周边的故障车辆实施救援、无偿接送高考考生……2024年8月21日,一位六旬老人突发脑出血需就医,他得知后立即申请护送老人前往市区医院救治。由于港口离市区较远,他便向交警求助,联手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护送。他一路上密切关注病人状况,凭借熟练的救援常识帮助老人缓解不适,用最短的时间将老人护送至唐山工人医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和无私大爱,与交警部门的高效协作更是彰显了社会的温暖与力量。

15.践行丧事简办推进移风易俗的热心村民 赵成保

赵成保,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张庄子村人。他为人耿直正派、乐于奉献,经常义务帮村民操办白事。他时刻为村民着想,积极传播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遏制大操大办等现象。只要村里有人去世,他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赶过去帮忙。在村内操办丧事十多年间,他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在不影响丧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一切从简,减少不合理支出,真正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他用实际行动支持、倡导移风易俗工作,为乡村移风易俗树立了榜样。

16.履职尽责的文明公园呵护者 陈涛

陈涛,唐山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心凤翔公园养护负责人。他在绿化施工和日常养护管理领域辛勤耕耘了17个年头,将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园林绿化事业。公园提升改造后,他每天对新建的15种便民设施督导检查两三遍,确保各项设施完好无损,确保居民能够安全舒适地锻炼娱乐。他带领员工及时对十余万平方米绿地色块和4000余株乔灌木定期修剪、清理枯枝杂草,确保始终绿意盎然。他总是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积极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帮助问路的游客指明方向,将游人不慎遗失的物品物归原主,向与家长走散的幼童施以援手,在平凡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体现着他身为一位公园养护者的责任与担当。

17.精心照料“植物人婆婆”的好儿媳 李淑华

李淑华,唐山遵化市华明路街道建安社区居民。2018年婆婆脑出血失去自理能力,她主动将婆婆接到家里精心照料,从日常起居、吃饭喂药到协助复健,方方面面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2023年元旦刚过婆婆再次脑出血成了植物人,她不嫌脏不怕累,坚持每天不重样给婆婆打流食补充营养,翻身按摩做复健、端屎端尿洗衣服,坚守着“有妈就有家”的信念守护着婆婆的生命。同时,她还精心照顾上学的一双儿女,孩子们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都十分懂事,常常分担家务,还称要将孝老爱亲的好家风传承下去。

18.担当实干、竭诚为民的好书记 吴海权

吴海权,唐山市迁西县汉儿庄镇漆棵岭村村党支部书记。板栗是当地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由于村里秋收路还是狭窄崎岖的土路,每年秋收时栗农们只能靠手提肩扛将栗子运出山沟,运输极为不便。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吴海权对此深感苦恼,决心要为村民修一条宽阔的秋收路。资金不够,他带头捐款四处奔波联系筹措资金。他协调各方,联系板栗承包户协商解决路线划定难题。人手不足,他身先士卒第一个扛起工具带头修路。为了加快进度,他每天坚守在修路最苦最累的那一段,带领党员群众啃“硬骨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栗农致富路”顺利完工,百姓愁盼的“丰收板栗运输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他担当实干、一心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19.用奉献精神投身社区公益的好居民 谷红生

谷红生,唐山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退役参加工作后,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社区居民,他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清理垃圾、绿化社区,共同维持社区良好的秩序。他善于沟通协调,能够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他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都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区贡献力量。

20.爱岗敬业、热心服务的医保工作者 张明亮

张明亮,唐山遵化市医疗保障局综合业务科科长。从事医保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受到群众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自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经年累月逐步成长为政策、技术精熟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中,他将学习心得分享给同事共同进步。每当参保群众提出急难愁盼的问题时,他总是耐心讲解、积极解决。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探索和努力下,遵化市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情况”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保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