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副刊·专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滦河是一部厚重的书

□ 王素妍

序 言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唐山滦州市。有一条大河——滦河横贯而下,所以滦州既是我的家,也是滦河的家。

滦河在我的印象中,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孱孱弱弱的瘦女子。一路上,走得摇摇晃晃,欹欹仄仄,慌慌张张。只有穿过武山和横山,一头扑入自己的家乡滦州,河道才一下子宽阔起来,夹缝中生存的那种委曲婉转一下子放开了,多了许多自由和舒畅,心中愉悦,猛然间丰盈起来,宁静起来,美丽起来。

滦河,古名渜水,因发源地有众多温泉而得名,所以滦河生来就是有温度的,以他的热情和乳汁滋养着两岸的儿女。滦河是一部厚重的书,记录了两岸秀美的风光和千百年来滦州人的生存发展、浴血奋斗。

开 篇

被乾隆帝盛赞的“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是辽太祖在此设州立县,始有滦州之名。有一天,阿保机梦到南方一条大水边上一道白虹冲天而起,逐渐化成一股紫气直扑入怀。遂率众南下寻找,来到横山偏凉汀,只见山前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左有大河蜿蜒,自北向南缓缓流淌;右有村宇屋舍,鳞次栉比,茂林俨然;西望群山环抱做藏龙之势;东眺阡陌纵横,如卧虎之盘;身后横山环抱,恰似一把太师椅围拢四靠;眼前紫金山正好如一只供案。阿保机看后心头一喜,这不正是“青龙蜿蜒,白虎踞伏,玄武恬静,朱雀翔舞”的藏龙卧虎之地么!

这时天空忽然下起倾盆大雨。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一道白虹喷薄而出,横跨天际,转眼变成一道紫气落到阿保机面前。见多识广的军师高呼:“恭喜万岁,贺喜万岁!这不就是我们寻找的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么?在此建造城池,必能保我大辽千秋万世永坐江山。”从此有了千古滦州。他的开篇非同一般,他把封建帝王美好的愿景写在了滦河上,然而终究未能千秋万代。

成长篇

武山和横山两岸对峙,“滦水倒峡奔流,南激于研山东麓。十余里曲折萦纡,矫若龙翔。每夏秋涨发,倏忽之间,变态万状,亦一奇观也。”此即滦州八景之一的“滦水龙翔”。

滦河由东北方向奔腾而来,到这里被横山生生拦住,于是气急败坏,咆哮如雷,浪花飞溅。终究无奈,不得不转了个胳膊肘弯儿,折而向东南逶迤而去。胳膊肘外侧,一片坨地隆起,沃野平畴,形成高岸,这就是偏凉汀。岸下水静波平,适宜泊舟,上下游的船只都到这里休息打尖,集散货物,于是建成了码头。北宁铁路修通后,这里有了火车站,又成为陆路运输集散地,迅速发展膨大起来。由于商贾云集,人口众多,货物集散量大,被称为“京东第一码头”。于是储存批发货物的贸易货栈、买卖商号、旅馆饭店、戏班影楼相继出现,盛极一时。

此外,滦河大铁桥的修建,“津东工业,以滦为盛”的近代工业的发展,滦州产生的很多“第一次”,都为滦州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滦河横山段,终于把滦河的水控制住并铺开,就像一篇作品,已经展开了布局,要详尽地描写这片土地的风貌。

奋斗篇

这是这本书中最精彩、最悲壮的篇章。

滦河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儿女,多少志士仁人为民族的解放与兴盛,不畏流血牺牲,他们成为了这部书中的主角。

李大钊的老师白雅雨是辛亥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起义失败后,白雅雨与部队失去联络,但他下定“必欲与清军一战”的决心,准备返津继续组织起义。他乔装改扮,去天津路上,经古冶,误入清军驻兵重地而被捕。白雅雨面对酷刑,慷慨陈词:“吾为国充兵,吾自当为国死,今被捕,吾何讳为!”临刑前,他昂首向天,高声吟唱绝命诗: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

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

……

他宁死不降的凛然正气,正是滦河不屈的魂魄;捐躯赴国难而换取人民自由解放的壮志,正体现了滦河伟大的牺牲精神。这些曾经的战歌、铿锵的旋律永远记载在史册上,其坚毅不屈的精神,永远沉淀在人们的心中。

外一篇

记得我十来岁时,提起滦河,心头总有一种悸动。有一天,要去滦河的东岸拾柴。那时,水挺深,水面也很宽,需坐船过去。说实话,我是冲着坐船去的,平生第一次。船家是王法宝的陈大爷,驶得一手好船,大半辈子在这里守护着十里八村人们的安全。第一次坐船,看着小船,摇头摆尾地不老实,我迈出的脚,又缩了回来,心里害怕得很,小船平稳了些,才又踏上去,摇摇晃晃,东倒西歪的。陈大爷一把拉住我,扶我坐下,心才算放在了肚子里。阳光在水面上跳跃,追逐打闹,小船摇摇,犁碎了一路的涟漪和金光。胆大的孩子,侧身船外,用手划水,淘气的小水珠顺势纵身一跃,跳上船来,一害羞又钻入人们的衣服里。第一次和滦河如此亲近,开始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还是喜悦和新奇。

父亲是种植水稻的高手,河边一块稻田地是父亲的心肝宝贝。我时常跟父亲到那里玩耍。抓一只蜻蜓,逮一个青蛙,捉一条小鱼。有一次父亲还意外地摸到几颗菱角,洗干净,放在我手中。我兴奋地捧着菱角仔细端详,有两个尖尖的角,像小羊头上刚长了一半的犄角;硬硬的外壳,大致像一个倒三角形。因为淘气,用锹把儿碰到嘴上,嘴唇肿得老厚,门牙松动,这菱角的角和硬硬的壳怎么弄下来啊?歪着脑袋啃了半天,也剥不出果肉。父亲看我这猴急的样子,笑起来,帮我砸开菱角,剥出内瓤,晶莹润泽,如玉如珠,白白胖胖,喜欢得不得了。咬一口,脆生生,甜丝丝,香喷喷,爽滑细嫩。不到一分钟,几个菱角全部进肚,口中还回味悠长,闭着眼在想,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该多好!

现实篇

滦河,是濡养风景的河,就像一盘水彩,是谁持彩绘图?一定是沿岸的人民。古今对比,滦河自知。将曾经的传奇变为真实,这是一种能力,这是时代的巨力。

现在的滦州古城绘出了三千年大河之畔的盛世奇景,成为京、津、秦旅游线上的“黄金驿站”,复原了清明上河图不夜盛景。夜幕降临,星空为大地拉起幕布,小船并排躺在终于安静下来的河面。河里河外灯火辉煌,璀璨夺目。街,给了灯火;河,给了灯火。船在河上行,人在画中游。船上的游人,摇着扇,唱着歌,诵着诗;岸上的人,叫声好,和几句,随几声,仿佛比当年的秦淮河还要热闹许多。

清晨醒来,走在街上,袅袅轻雾在房顶树间,飘荡着、嬉戏着。民宿客栈内飘来的早餐炊香缭绕着,石板路上传来的“笃~笃~”脚步声清脆地响着。眼前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曲径青石,杨柳依依,让人仿佛瞬间穿越时光,走在了明清江南的青石板小巷中。如果有兴趣,早餐就来块“蛤蟆吞蜜”或棋子烧饼,来碗慈禧赐名的“搁着”,要不怕荤,再来条乾隆三年都吃不够的进贡上品糖醋滦河红鲤鱼。

滦河水利风景区,是滦河献给人们的一首诗。渔舟逐水,凫鸟作伴。河道内水流平缓,水面宽阔,吸引大批水鸟在此栖息繁衍。在滦河渠首,研山脚下,修起了一道橡胶坝,形成了秀美的滦泽湖。湖水清澄,水面微澜,闪金烁银。头上鸥鸟翔集,水下锦鳞游泳。当滦泽湖的水位超过橡胶坝的高度,湖水自己溢出,形成宽近百米的人工瀑布,浪花飞溅,轰鸣如雷。人们可在瀑布下涉水、捉鱼,享受母亲河给予的馈赠。这是绘入书中的一幅最美丽的画卷,飘逸灵动,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滦河,唐山的母亲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滦河水永远奔腾不息,滦河人永远绵延赓续,滦河这部书也会越写越厚,越写越精彩。

滦河,我的家乡,永远年轻,永远美丽。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