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秋佳节,家家月饼是不可缺少的。月光下,一家人说说笑笑,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各式各样的月饼。孩子们只是谈论着不同月饼的口味,但关于月饼的来历却知之甚少。有关月饼的传说有不同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嫦娥奔月是上古时代神话故事,这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后羿与嫦娥是恩爱夫妻,后羿勇猛善射,他从王母那里讨来长生不老药,被后羿的朋友逄蒙得知。这日,趁后羿不在,逄蒙前来索要,嫦娥不给。逄蒙要抢夺,嫦娥一口把药吞下,一纵身飘了起来,飞往太空,直至月宫。嫦娥平日乐于助人,对乡亲们非常友善,这天正是八月十五,乡亲们便在月光下摆上圆饼来纪念。这饼圆圆的,像月亮,故起名月饼。从此,每到八月十五,人们就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以示对嫦娥的怀念。
另一版本:元代,中原人不满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可怎么传递消息呢?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令下属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里,把饼子分头送到各路起义军中。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各路起义军一起行动,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朱元璋高兴得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月圆时,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这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不同地方,还有好多不同的关于月亮与月饼的故事。
在旧社会,我家里穷,可再穷到中秋节也要买几块月饼应应时令。记得我十岁那年中秋节,父亲买来一斤月饼,六块。我家五口人,爸爸、妈妈和我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这天晚饭后,院中放了一张桌子,一家人坐在桌旁月光下分月饼,每人一块,最后剩一块。父亲说,你们哥三个,谁能把月亮端到桌上来,这块月饼就是谁的了。我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想不出办法。八岁的妹妹“噔噔噔”从屋里端来一盆清水放在桌子上,“爸你看,我把月亮端来了!”大家往盆中看,圆圆的月亮在水中瞅着我们笑呢。父亲高兴极了,夸妹妹聪明,把那块月饼奖给了妹妹。
古人以诗词抒发对月亮的情愫与遐想,有关月亮和月饼的诗词佳句很多,如: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着圆满,也是人们对亲情的寄托。在中秋节之际,游子回家与亲人团圆,亲朋好友互赠月饼,都是亲情的体现,也是联络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