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三候之:一候鸿雁来 到了白露节气,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往南飞。鸿雁是典型的北方候鸟,对南方而言,它属于客鸟,故曰鸿雁“来”。
白露三候之:二候玄鸟归 这里的玄鸟指燕子,燕子在每年春暖时节迁徙到北方,到白露节气后再陆续飞回南方。因为“燕乃南方之鸟”,古人认为燕子南飞为“归”。
白露三候之: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意为美食。迁徙鸟类之外,不去南方过冬的鸟,白露之后,感知到秋天的肃杀之气,开始纷纷储存食物准备过冬了。
秋分三候之: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发声,秋分时节,阳气渐消,阴气日盛,所以下雨时就不再打雷了。这也标志着暑气消退,寒秋开始。
秋分三候之:二候蛰虫坯户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开始准备冬眠了。
秋分三候之:三候水始涸 秋分十日后,降雨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逐渐处于干涸状态。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即半个月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三候,一年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古人将各“候”均与一种物候现象相对应。这是古人独有的关于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属于我们祖先的时间哲学,至今仍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韦远东 文/绘)
露从今夜白
叶落成花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