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石峪村,位于遵化城东南20公里处,是国家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村,中科院有机栽培合作基地,省级绿色山地葡萄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沙石峪村,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典型,是一个历史与现代相辉映、红色与生态相融合的历史名村,该村接待过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观外宾人数达1.2万人,其中包括4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沙石峪,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子不大,旅游景点却很多。全村257户,910口人,全域面积3.5平方公里。拍照打卡景点二十多个:村陈列馆、周恩来总理汉白玉雕像广场、愚公移山雕像、老书记张贵顺故居、愚公洞、九岭采摘园石碑、葡萄园梯田、大口井、中阿友谊树、中加友谊树、中科院基地石碑、村供水塔遗迹、海棠大道、红叶大道、青年实验林、学生实验林、半日山居、七星苑、环山公路等。
从遵化城里出发,沿国道112线向南,行驶到王迷寨道口,向左拐入去往东旧寨方向的平东线。到大老峪村西头,向北有一条柏油路。丁字路口处,有一座愚公移山的雕像,一位农民高举大锤,一位肩挑担子,形象地呈现出沙石峪村的先辈们开天辟地的愚公壮举。柏油路像一条被风吹拂着的飘带,弯弯曲曲地伸向村里。村子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像一个被群山揽入怀中的宠儿,静静地卧在那儿,安静地小憩。
沿柏油公路向前走大约500米,向左便是东山路的起点,主路两边陆续有村民摆开了一条街市。沿路都有摆摊的老头老太,放暑假的大中小学生,也都帮着家里看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葡萄摊的旁边,放着一些用于装葡萄的纸箱,纸箱的一面印有“沙石峪”字样,另一面印有沙石峪采摘导览图,方便游客了解采摘区位,荆条编的笼子里有采摘的葡萄当作样品,可供游客品尝,游客感觉满意之后,主人便会把你带到自家的葡萄园里采摘,体验农耕生活。沙石峪村,以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他果品还有核桃、李子、大枣、油桃、蟠桃等。
到了采摘季节,沙石峪的葡萄熟了,村里便更加热闹起来,许多外地游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旅游大巴,私家车,户外骑行,人潮如涌,纷纷来沙石峪旅游观光、采摘游玩,游览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
村民们都忙碌着接待游客,采摘葡萄,去除瘪粒,整形装箱。玫瑰香,是沙石峪的葡萄名片。看着满山的绿,满架的翠,串串葡萄架下坠,闻着满山玫瑰香味浓,游客心里满是醉。沙石峪的美,不仅美在外表,更是美在骨子里。
来村里旅游采摘的游客,可以到村陈列馆,听讲解员王艳双讲解沙石峪村的古今变迁,发展历程。观展沙石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周恩来总理汉白玉雕像前拍照留念,参观大口井,中阿友谊树、愚公洞等景点,然后再悠闲地走进葡萄园进行采摘。
时至中午,肚子咕噜咕噜叫,不急,沙石峪村有半日山居、七星苑,打造的是精致的迷你景区,拍照打卡、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还有泽玉农家院、峪见·南山南农家院、愚公洞农家院等十几家风格迥异的农家院,满足游客的旅游采摘需求。这里还是户外骑行爱好者的打卡乐园,附近村民的休闲天堂。天傍黑,彩灯闪烁,梦幻万千,煞是迷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最近,村里又新增了9家民宿,极大地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依靠上级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新修了7公里长的环山公路,打造了道路景观带,海棠大道,红叶大道,美化了环境,同时也让游客大饱了眼福。新修的柏油路,环绕山腰,若隐若现,形成了闭环。一线两环多辐射的道路,都能通达农户的葡萄园,方便了村民引导游客入园,极大地方便了游客观光采摘,村民们的心里都乐开了花。他们感恩党的政策,政府的支持,村支部的智慧,村民集体的力量。村里每年都举办葡萄采摘节,吸引八方游客,拓宽了葡萄销售渠道。
来到沙石峪村,既可以旅游观光,看一看层层梯田浸染山坡,满山绿色满园果,蓝天白云花儿朵朵,又可以体验田园生活,采摘葡萄,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还可以感受红色教育,参观陈列馆,亲身感触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精神,聆听青石板上披绿装,石头缝里长葡萄的神奇故事。
在这里,饱览秀美山村景色,享受醉美生活,欣赏生态乡村画卷,解锁“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