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 度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车子棚旁边的居委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陈林静:深耕社区十九载 为居民幸福“加码”

□ 本报记者 刘珲 赵雅静 刘洪超 通讯员 王燕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唐山,经历过大地震后,从废墟中崛起,48年来,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再造壮丽新城,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路北区机场路街道祥富里社区是我市震后20周年时建设的第一批安居工程小区,取名“祥富里”,寓意祥和富裕。走进祥富里社区就像来到了公园,一幢幢居民楼矗立在绿树丛中,社区环境整洁温馨、绿意盎然。活动广场上,老人们三五成群闲话家常,怡然自得;孩童奔跑嬉戏,笑声清脆……所见之处皆是祥和温馨的景象。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它的发展变化,正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在近30年的岁月里,祥富里社区经历了什么改变?发生过哪些故事?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林静对此更有发言权。陈林静扎根社区19年,为祥富里社区发展呕心沥血,把居民当家人,把民情当家事,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小书记、大家长”。她是新时代社区蝶变的见证者、亲历者、建设者,回顾往昔,她有许多话要说……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