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副刊·生活 上一版   
下一篇

一件糗事

□ 董虎艇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

周末下午,丰南的几位战友来到山东莱芜苗山镇,探寻当年的老营房。他们用手机在现场拍摄了一组照片,特意通过微信传给了我。因为我在那里蹲过点,也出过洋相。

那是1992年9月底,奉部队首长指示,我和另外一名报道员去远离机关的苗山营区采访。他选择了A营,我去了B营。为能尽快采写出接地气、冒热气的鲜活的新闻稿件,我索性一猛子扎到底儿,把铺盖放到了班里头。白天,我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晚上,我与战士们一起东拉西扯“侃大山”,试图从只言片语间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很快,我融入到了这个新的战斗集体。

国庆节放假,两个跟我“一见如故”的鞍山兵,非要请我到镇上撮一顿。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奢侈也很开心的事情。

我们一起走进了小镇上唯一一家小饭馆儿,刚出锅的炖猪爪、大肠头、猪头肉让人垂涎欲滴。舌尖儿是有记忆的,当年的下酒菜,我都还记得。推杯换盏间,不知不觉,我一个人干掉了一瓶“泰山白”。正在这家饭馆聚餐的几个丰南老乡,听说我在这儿,不问青红皂白,硬拽着我去了他们桌。老乡们不但把我让到了“主位”上,还撤掉剩盘子剩碗,重新点了几个菜,这让我受宠若惊,非常感动。虽说我早已酒足饭饱,但盛情之下,我只好入乡随俗。一个“眼睛聚光”的老乡听说我已经喝了一瓶儿白酒,他显得很是豪气:“现在,我们比你少一杯,先补上!”他率先倒满一杯,一口闷了进去。见我犯怵喝白酒,一个操唐山“市里儿”口音的大个子老乡,撺掇着换了啤酒。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乡情的感召下,我也犯了牛脾气。于是乎,你一杯,他一杯,你敬我,我回敬,直喝得昏天黑地。半夜里,我开始呕吐不止,也不知往厕所来回跑了多少趟,最后连黄色的胆汁都吐了出来,浑身上下一点力气也没有。好不容易挨到天亮,怕人知道了笑话,我自己悄没声儿地去了镇上的卫生院打点滴。

当年的山沟卫生院条件可想而知,那黑乎乎的枕头,脏兮兮的被褥,满屋子飞来飞去的绿头苍蝇,至今犹在眼前。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医疗条件肯定好多了吧!

走笔至此,我要感谢几位战友发来的这组照片,感谢他们通过照片赐给我的这段回忆!那一年,我20岁出头,就像小鲜肉儿,现如今50多岁,已然成了老腊肉,但想起这件糗事,老脸仍觉火辣辣的。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