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理论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面深化改革中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教育提升的对策建议

徐淑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员干部是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坚力量,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告诫我们:理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南,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综合素养的根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理论素养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市委党校课题组调研发现,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中个别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存在以下问题:知识掌握“淡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还没有完全入脑入心。理解认知“虚化”。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理解认识还有不深不透的地方。理想信念“弱化”。个别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涉嫌违纪违法。2024年以来,唐山纪检监察网公布的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我市县处级以下党员干部就有16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突出党委管总,健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制度长效机制

强化制度落实,让培训“活起来”。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意见》的基本要求,推进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体系纳入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统筹干部教育培训与公务员培训、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沟通协商。

强化培训重点,让教育“实”起来。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教育培训重中之重,以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意识。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读经典、悟原理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改革、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积极搭建理论学习成果转化平台,坚持把理论学习与“为民办事”贯通起来,坚持在推动全面改革中检验学习成果,在推动全面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强化精准调训,让学习“严”起来。健全干部精准调训制度,完善点名调训和补训制度,充分利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防止漏训、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确保应训尽训、五年全覆盖。严格执行“按需调训”,杜绝“想来的一次也没来”“不想来的经常来”。完善情况通报、补学补训机制。优化考核评估机制,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力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班次、课程的质量评估,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二、突出党校引领,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

学思想,强化“理”的灌输。推进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抓好基本培训。坚持把“学思想”贯穿教育培训始终,作为各级党校的主课必修课。围绕“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加强学理研究和理论阐释,设置“学思想”独立教学单元和总论性课程,做到“四个讲清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员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开展“党校姓党”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七不准”纪律要求。开展党性教育,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党的宗旨、“四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唐山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唐山“五种精神”、冀东抗战及唐山在全面改革、乡村振兴、生态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展《英雄城市再创辉煌》等特色党性教育项目。充分挖掘用好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西柏坡、沙石峪等红色教育资源,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

讲统筹,构建“严”的体系。坚持教学专题准入机制,严把“竞课上岗关”“集体备课关”“课程打磨关”“课程评价关”,形成全面系统、及时更新的课程体系。紧跟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步伐,系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讲授单元、实践解读单元、案例教学单元,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等教学讲题,讲清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注重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在学制两个月及以上主体班次进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理论知识考试。

重质量,打造“优”的链条。加强课程、师资、教材、学风建设,建立健全课程建设指南,实行课程动态更新调整机制,确保课程更新率年均不低于20%。深化实施党校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党校教师进入主体班跟班学习制度,探索建立开放式“党校名师工作室”。组织名师名家编写唐山区域特色教材,建立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案例库。探索实行理论和实践双导师制,深化小班化、拉练式培训模式。

讲方法,注重“优”的效果。组织观摩中央党校,中国浦东、井冈山和延安干部学院的精品课程。综合运用情景模拟、桌面推演、工作复盘等方法,让干部在仿真情境中提升全面深化改革能力。完成省市两级党委管理干部每5年、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2至3年至少参加1次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培训任务。

三、深化协调联动,贯通推进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质增效

推进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党组(党委)、党校、党委讲师团、开放大学、各类院校协调联动、党建制度落实到位、院校地方各负其责的党员干部教育领导体制。

“教育+时代新人”联动。理论素养的提升,应当从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统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速教育强市步伐,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贯通衔接,培养能够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开展“新时代 新家乡”主题思政课教育,以讲好红色故事、学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教育基地巡回展览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通晓天下道理,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规律。

“平台+智慧化”联动。坚持系统联动,通过开展集中轮训、专题培训、任职培训,办好公务员大讲堂、国有企业大讲堂等方式,全方位、无死角抓好党员干部全面深化改革能力培训。依托干部网络学院、精品课程网络共享平台,协同打造数字化联动办学平台,绘制可量化、可评价的干部“学习图谱”。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

“党课+常态化”联动。推进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各级党组(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将理想信念的教育纳入党员常态化教育管理,将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上来,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在改革创新中培育新机,努力在唐山“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中担重任、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此文为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党员素养与教育研究》(HB23DD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唐山劳动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冀ICP备0810587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7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