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市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具体提出了“九个强化”的重点工作,“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其中之一。
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在提高“三率两化”上下功夫。就唐山而言,“三率两化”主要是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型企业成长率、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唐山转化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高“三率两化”,可以有效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重点围绕头部企业上下游、前后端,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速关联产业聚集,不断增强本地服务配套能力。要提高科技型企业成长率,认真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提升其成长性和盈利性,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要提高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唐山转化率,做强燕赵钢铁实验室等平台,深化与高端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的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孵化器作用,加快中试能力建设,吸引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要提高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利用我市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盯紧“智改数转”,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上下功夫。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产业是唐山工业的基本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为此,我们要多措并举推动钢铁产业的升级,聚焦矿石等原材料供应、钢材生产、精深加工、物流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各环节,推动钢铁全产业链提升;以新工艺新材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深化钢铝融合,不断提升电工钢、汽车钢、高级管线钢等拳头产品竞争力,推出更多特种钢产品,提高附加值,降低碳排放;培育壮大钢结构建筑、金属制品、装备制造等“用钢”产业,强化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开发推广垂直大模型应用,加快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质化发展。要尽快补齐石化产业短板,推动绿色化工产业“三化并举”、融合发展,加强石化、盐化、煤化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发展,推进产业链深度延伸,提高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比重,构建上下游配套的循环产业体系。要做优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产业,坚持龙头牵引、创新培育、集群发展,提高产业规模效应和整体协作能力。
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在做优做强新兴产业上下功夫。抓好新兴产业,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之举。为此,我们要聚焦节能环保、应急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着力扩规模、提质量;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统筹推进风电、光伏、氢能等开发利用,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研发推出更多“新三样”产品,谋划实施一批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要加速聚集机器人产业,巩固焊接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领先地位,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共享工厂模式,引育一批核心部件优势企业,推出更多高精度、高灵活性、高适应性产品;要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围绕“空中飞”到“落地用”全过程,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配套行动方案,培育低空制造和技术服务业,构建低空应用生态。
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在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上下功夫。未来产业是指能够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是重构原有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重塑未来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的最大变量。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河北省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的相关政策和产业方向,积极对接,争取更多未来产业在唐山布局;要下好先手棋,着眼科技前沿、细分赛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科学规划人工智能、未来能源、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强与雄安新区对接,谋划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协作配套,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下功夫。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在于为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提供保障服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以创造经济增量,还可以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我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需深入研究谋划,大力支持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节能与环保、生产性租赁、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