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冯会平,就职于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家,是人生的起点;家风,通过一代代人传承。良好的家风是一种信念和坚持,代代相传,润物无声,孩子不知不觉就长成了父辈的模样。
我的丈夫曾经是一名军人,虽然他已经退役六年了,但是军人的风骨早已深深融进血液,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家的土壤,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作为一名军人,他和战友们曾经出色地完成了各种各样的任务,小到维持秩序,大到抢险救灾,每次讲给我听时,我都会从心底为他感到骄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小事,那是他在一所中学做军训教官时发生的。当时是在食堂,餐盘收集处旁边有一条约二十厘米宽、半米多深的排水沟,他和战友们吃完午饭准备去放餐盘的时候,旁边有几名同学边走边打闹,突然其中一名女同学不小心绊了一下,整个身体直直地向排水沟里跌去。他看到时第一反应就是一把将那名女同学拉了回来,自己却因为重心不稳一条腿卡进了排水沟,造成了一条十几厘米长深可见骨的伤口。现在他的腿上仍然有这道疤,我经常和孩子们开玩笑,说那是爸爸的荣誉。慢慢地,孩子们懂事后,这道疤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一枚英雄勋章。在他的影响下,8岁的儿子也非常乐于助人,在小区里,看到有老人提重东西会主动上去帮忙;在学校里,他关心集体、热爱劳动,遇到同学有困难也会伸出热情的双手。
作为一名军人,丈夫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就是责任感强。在部队他的“责任感”体现在工作中,如今离开部队,回归家庭,他依然尽责地担负起生活中各种角色的各种责任。对老人,他孝敬有加,工作之余经常带父母出去看看风景,农忙时也会回去帮老人干农活。我母亲生病住院,也都是他在医院陪床守夜,同病房的病人家属都说“这样的女婿真是难得”。对孩子,他也很有耐心,孩子学习中遇到不会做的题都是他耐心地讲解,也会陪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游戏,但是当孩子犯错时他也很有原则,会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够好,问题出在哪,以后如何做等。潜移默化中,儿子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自己干,照顾妹妹、学做家务、孝敬老人,把自己当作家里的男子汉、妈妈的好帮手。每次放假回老家,儿子都会帮爷爷奶奶干农活,从不叫苦叫累;奶奶生日时,还会亲手为奶奶做上一碗香喷喷的长寿面……
当然,作为一名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是丈夫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孩子的基本要求。他经常和孩子说,身体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只有锻炼好身体,才能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强大、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还会经常给孩子们讲伟人们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故事,讲他在军营中的热血过往。在孩子小小的心里,已经种下当兵报国的种子,儿子曾在作文中写道:长大后想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所以只要一有时间,丈夫就会带着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跑步、打羽毛球、踢足球……这既能强健孩子们的体魄,也能锻炼他们的毅力,遇到困难不会轻言放弃。儿子在学校每学期运动会都会积极报名参加比赛项目,而且还登上过领奖台,这和他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家,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承载着文明的薪火与情感的寄托。而家风,则如同一盏不灭的灯塔,照亮着家族成员前行的道路,指引着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本真,勇往直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成才,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家风是爱国爱家,是爱岗敬业,是百善孝为先,是尊老爱幼,是助人为乐……丈夫经常告诫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施文明 整理)